每经编辑 何小桃 易启江
5月8日,北京市第32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当前首都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仍在高位运行,仍有零星社会面病例,首都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
徐和建介绍,朝阳区、房山区是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重中之重,严格管理、提级管控,严格执行居家办公等各项措施,降低到岗率、减少流动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39例
均为管控人员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 5月8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2例。
自5月7日发布会后(5月7日15时至8日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9例(感染者827至865),其中,房山区16例,朝阳区11例,海淀区6例,丰台区3例,门头沟区、通州区、昌平区各1例;普通型6例、轻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均为管控人员,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4月22日至5月8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72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域,其中,朝阳区299例,房山区195例,通州区65例,丰台区53例,海淀区36例,顺义区25例,石景山区、昌平区各13例,大兴区11例,东城区7例,门头沟区3例,西城区、密云区、延庆区各2例,经开区1例。
疫情分析发现,4月22日以来,686例感染者有明确新冠疫苗接种史,其中588例完成两剂或三剂新冠疫苗接种,占86%,无重型、危重型病例;98例未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占14%,其中出现1例79岁女性重症患者。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措施。请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半年后请尽早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朝阳区进一步提级管控措施
发布会上,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介绍,连日来社会面持续出现零星散发病例,部分管控人员未自觉严格落实居家隔离,人员流动带来病毒社会传播风险。加之病毒隐匿性强、不易于被发现,一旦出现传播速度非常快,为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经综合评估,朝阳区进一步提级管控措施。具体包括:
一是提级管控措施。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全区临时管控区按照管控区管理,管控区除做核酸外,实行足不出楼,严禁聚集。将对于未按要求落实居家隔离等防疫要求,私自外出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全区继续严格落实居家办公。区域内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凡是生活、工作在朝阳的人员,生活在朝阳、工作在外区的人员,工作在朝阳、生活在外区的人员全部严格落实居家办公。区域内与民生保障无关的企业全部暂停,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对于未按要求严格落实的,严肃处理。杨蓓蓓提醒大家,不要组织家庭聚会,避免聚集风险,同时倡议大家非必要不出朝阳。
杨蓓蓓介绍,今日,朝阳区继续推进居家办公,让社会面静下来。昨日巡查楼宇1140座,检查企业5300余家,全区商务楼宇到岗率进一步降到了4.5%。
北京5月7日筛出5管混采阳性
朝阳顺义各2管、房山1管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为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和“四早”要求,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近期本市组织了多轮核酸检测筛查,5月7日共筛查1552万人,全部完成检测,共筛出5管混采阳性,其中,朝阳、顺义各2管,房山1管。自4月25日起,本市已开展了8轮区域核酸筛查,共筛出60管混采阳性,为阻断疫情传播、早日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高度重视采样现场防疫工作,及时调整采样台设置,科学增设采样台位,设置老幼人员绿色通道和弹窗人员专用通道,持续增强采样能力,提高采样效率;提前发布核酸检测提示,分时分批组织群众采样;通过设置“两米线”、硬隔离、加强现场巡查等方式,加强现场采样点秩序维护;规范工作人员防护服穿脱,严格采样操作规范,防止因采样不规范而发生交叉感染。截至目前,未发现因参加区域核酸筛查而感染的情况。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居民应如何防疫?
北京疾控详解
北京市疾控中心8日发布《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人员防疫指引》,要求封控区“足不出户”;管控区“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如需出门,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防范区内人员尽量做到“两点一线”。
一、封控区
1.封控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足不出户”,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2.封控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3.在取物品、核酸采样、扔垃圾等开门环节应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于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因就医等特殊原因外出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
4.封控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5.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7.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应及时补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ml。没有水封条件的,在使用后应加盖封堵,或使用硅胶垫、胶带等材料进行封堵。
8.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9.清理垃圾时应将垃圾袋扎紧封口,外表面喷洒消毒后置于门口。
10.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二、管控区
11.管控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12.管控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13.管控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如需出门,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做好手卫生。
14.管控区内人员在管控区内活动时应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离,严禁在区域范围内的任何场所进行聚众打牌等聚集性活动。
15.管控区内人员核酸检测时应服从安排,分时分段采样,排队等候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严格保持2米以上距离。
16.收取快递时,尽量不带入室内拆封,拆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外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17.管控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18.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9.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20.管控区内人员在管控期间,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应及时补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ml。没有水封条件的,在使用后应加盖封堵,或使用硅胶垫、胶带等材料进行封堵。
21.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22.管控期间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三、防范区
23.防范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24.防范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25.防范区内人员尽量做到“两点一线”,不参加聚集聚餐,不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26.防范区内人员应积极配合区域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时要服从现场安排,有序排队,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少交谈,检测后应戴好口罩立即离开,回家后做好手卫生。
27.收取快递时,尽量不带入室内拆封,拆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外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28.防范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29.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0.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31.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32.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编辑| 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日报、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