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朱万平 赵李南 每经编辑 易启江
针对今日(5月1日)起实施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多位顶级专家、业界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发表了精辟的观点。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新职教法没有提职普分流,也没有说不分流,但至少不能强制分流。建议各地更大程度上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 李老师:
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读中职,未来也可以读本科,甚至更高学历。大量学生涌入普通高中,导致高考压力非常大,职业本科或许是另一条理想的赛道。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 嵇峰: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 福耀玻璃董事长 曹德旺:
福耀科技大学必须要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摇篮。
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自今天(5月1日)起施行。
新职教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打通了职业教育走向“本科时代”的最后一公里,为我国高质量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家长最为关注的“取消普职分流”,教育部已澄清系误读。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接下来具体操作中,如何缓解家长焦虑?
“我儿子是去年参加的中考,总分与海淀区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全家商量后选择了一家位于通州区的私立高中。”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刘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说,她认为,“私立高中最起码以后还有出国深造的机会,而职校毕业后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
而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李老师则有不同看法,其对每经济记者表示:“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读中职,未来也可以读本科,甚至更高学历。大量学生涌入普通高中,导致高考压力非常大,职业本科或许是另一条理想的赛道。”
如何让家长、孩子自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地挤入普通高中去参加高考?
职教本科试点>>
全国首家公办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校
录取线高过一些公办本科院校
企业提供岗位平均年薪超9万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校端培养的人才必须要面向产业实际需求,企业也要积极主动走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与学校共同投入、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实现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嵇峰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学生在进行精细木工项目训练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与嵇峰关于“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观点不谋而合。
吴学敏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是契合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需求的教育,只有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培养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
据吴学敏介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服务江苏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布局学校的专业链,该校目前已设置职教本科专业23个,形成以通用装备技术、专用装备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为主干,以制造装备设计、管理服务、贸易流通为支撑的专业集群架构。
在专业布局上,该校一方面对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制造产业高端,推进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对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端产业,依托原有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新设本科专业。
在招生方面,2020年该校第一年本科招生,录取线低于省内其它公办本科高校;但在2021年,该校一些专业录取线超过省内部分公办本科院校:
物理类科目组最低录取线达471分,高出本科省控线54分;历史类科目组最低录取线为508分,高出本科省控线32分;艺术类本科历史类科目组录取线463分,高出本科省控线92分,物理类科目组录取线439分,高出本科省控线81分。
在人才培养方面,吴学敏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的高层次。与专科人才培养相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突出“三性”:
一是通过增加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程比例,提升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比例等措施,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复合性”。
二是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夯实学生学科和专业基础;增加基础实验实训课程的深度和比重,强化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找准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增加能力培养和训练强度,提升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技术技能“精深性”。
三是聚焦行业企业实际问题,设计项目化、案例式等课程,重点教会学生将创新方法运用到专业技术开发领域,着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性”。
在就业方面,首批专科起点入学的2年制本科学生,将于今年6月份毕业,学校年前组织本科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青睐,企业提供的岗位平均年薪超过9万元。截至目前,已有55%的本科学生落实了就业岗位。
校企同频共振>>
福耀科技大学
采取学院+公司双导师制度
曹德旺:培养科学家和企业家
已有企业开始实践“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
2021年11月20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河仁慈善基金会签订福耀科技大学(暂名)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仁慈善基金会则由知名企业家、福耀玻璃(600660.SH)创始人曹德旺捐资创立。
曹德旺-VCG11410386012
福耀科技大学的基本思路便类似于职业教育,即福耀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既能有大学毕业证书,也能够获得代表工程师的工作证。
曹德旺向每经记者表示:“福耀科技大学的未来,第一,必须要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摇篮。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讲而且还能够动手,知识和动手能力都要有。第二,(福耀科技大学的学生)对国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种报国为民的情怀。”
针对福耀科技大学人才的培养,曹德旺表示,将采取双导师制度,有学院和公司两方面的师资进驻学校,学院师资是在知识理论上进行教育,公司派入的高级工程师是教动手能力,教怎么搞试验等等。“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搞实验室,还有他们的自理能力。”
不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尽管福耀科技大学目前尚未正式招生,但曹德旺对“人才”也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
每经记者问及他对年轻人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曹德旺表示:“要有专业(能力)和经验,选择所从事的事业,那是一门知识、是一门学问,(深度明白才能)做起来;要有多学科的知识,你做企业要有很多学科来支持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务、成本、会计、管理、统计学,一大堆东西你都要懂。”
对于曹德旺的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克乐是比较认可的,“现在学校课本上教的东西,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动态变化。比如,同样是学车床加工,学生还在学一代车床,市场上可能已经更新到四代车床了,你指望光靠职业学校能跟上市场的敏锐性,这实际上是很矛盾的。”陈克乐表示。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与富士康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凤普认为,设立本科职业教育是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上升通道的关键一环。所以,推动职业教育本科化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利于扩展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更重的是,职业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已经与富士康、立邦中国、上海三菱、建业教育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VCG111345332221.jpg
该学院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种质资源研究。
此外,该学院建设的、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起的“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项目将于6月份正式挂牌运营,以乐器制造产业为方向,依托兰考泡桐产业,引进部委和企业资源助力,培育有情怀、有精神、懂产业、爱三农的新时代青年。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
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嵇峰看来,一些地方开展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探索,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中小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
嵇峰认为,产业学院可能是未来校企合作的一个方向。
所谓产业学院,也就是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参与学科建设,包括课程和师资的培训。产业链中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跟着大企业一起参与进来,尤其是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共同来推动产教融合,形成闭环。
行业龙头企业带领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学校开展专业共建,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为深入开展校企协同,国家各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开展“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从近200所申报院校中确定113所高校为首批建设单位,联合企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同时推动建立产教融合专家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家和高级技术人员遴选“产业实践教授”,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的教学中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公益课程、规划职业发展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4月29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动车组VR智慧课堂上模拟检修 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该模式学制为2~3.5年(大部分需要3年学制,一少部分专业为2年和3.5年学制),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60%~70%的时间在企业,30%~40%的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所副所长徐平利表示:“总之,职业学校教育一定要开门办学,职业教育系统不是封闭的,一定是开放的,学校要和社会密切互动。否则不仅‘两张皮’‘一头热’的老问题解决不了,学生家长也对封闭的职业学校看不上。”
解读顶层设计>>
打破“成绩好上普高、成绩差上职高”的固态模式
4月27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在类型定位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接受每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职教法从修订内容来看,最迫切的还是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职业教育要重新思考定位,整个中小学教育都要重新思考,职教法的修订是调整的第一步,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调整。
新职教法不再提分流的概念,而是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从而打破成绩好上普高,成绩差上职高的固态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
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就不仅仅只有中高职层次,还有本科层次,以及硕士层次、博士层次。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应该是约90%的高等院校都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利于大家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我国高校的专业硕士、工程博士教育本质上说都是职业教育。
每经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家长和老师后发现,家长和老师对于新《职业教育法》的关注点则存在一定差异。多位家长更加关注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可度。
一位家长王大姐对每经记者表示:
当前,很多单位对职校毕业生是设置门槛的,连笔试、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本科职业院校如果和普通高校具有相同的社会认可度,对于学生而言就具有吸引力。”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汽车修理技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高先生对每经记者表示:
对孩子而言,读本科职校的定位还是有点低了。自己的孩子未来要争取读“双一流”高校,进入社会后才有竞争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好就业,但难以找到体面的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李老师则对每经济记者表示:
新职教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尤其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读中职,未来也可以读本科,甚至更高学历。大量学生涌入普通高中,导致高考压力非常大,职业本科或许是另一条理想的赛道。
缓解家长焦虑
在职教和普教间搭一座“立交桥”
新职教法有诸多新的表述,公众讨论最多的是:取消了旧版中“普职分流”的提法,新版中改成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每经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从“职普分流”改为“协调发展”,无论是行业还是学者,均有不同观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
新的表述是对义务教育后普职分类发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表述,它体现了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也为我国高质量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次新法规定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把握。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义务教育后。也就是说,初中教育以后要实行普职分类教育。
第二个关键词是不同阶段。这是指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第三个关键词是因地制宜。就是说不要搞“一刀切”,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
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协调发展。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西安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操控数控机床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接受每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过去在执行职普分流政策上,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的情况,造成了大家对职普分流的误解,这次职教法强调普职“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结合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以及职普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制度设计,是对教育初心的一种回归,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进入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习,接受“适合的教育”,促进自己个性良好发展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职普分类教育、协调发展,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定位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且更倾向于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的功能,中职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输送地,高职院校招生会更多地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此外,中、高、本的贯通培养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要搭建一座“立交桥”。原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有各自的升学通道,如果在两者之间搭建起一座立交桥,就能实现普职融通,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
姚洋的观点则更为直接,他对每经记者表示:
协调发展就是不能强制分流。新职教法没有提职普分流,也没有说不分流,但至少不能强制分流。建议各地灵活设置职普比,甚至取消职普比,更大程度上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另外,建议本科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对中职毕业生开启直招通道,也就是对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可以直招,采取单独的考试办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孙昶在进行饮料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注意到,新职教法第五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
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尽管新职教法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晋升通道,从制度设计层面推动职教与普教协调发展。但也有专家认为,想要真正缓解家长的焦虑,还需要在义务教育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每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
新修订的职教法能否缓解家长焦虑,关键在于能否打破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在升学考核环节,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比如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从小学开始,就会设置大量的课外活动,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形成文字记载。从而判定学生所擅长的领域,等孩子初中毕业时,就会形成清晰的报告,到底适合继续学术深造还是转向技能学习。
加拿大一些省的学校则是大幅缩减了考试分数的占比,他们在升学考试时,笔试成绩只占30%,另外的70%则是各科老师的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目的就是纠正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单项指标评价弊端。
资本热情提高>>
重点领域技能型人才缺口
2025年或缺近3000万人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所副所长徐平利看来,要办好职业教育,不只是职业学校的事情。
这一点,新《职业教育法》也有考量到。其中,第九条“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
“第九条是增加的内容,把社会力量、多种层次、多元办学凸显出来。我认为这是‘热起来’的关键。”徐平利表示。
不过,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除在培训考公务员、考银行、软件培训等相对“短平快”项目上的热度相对较高外,真正“沉下心”来办职业教育的不多。但从2021年各教育细分赛道的融资情况来看,职业培训赛道成为"黑马",共发生4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88亿元人民币,为各赛道融资之首。而当年教培行业整体融资仅2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比2020年超700亿元的行业融资,整个教培行业的融资缩水七成,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培训细分领域的融资数据仍然亮眼。[3]
去年,在职业教育领域,融资较多的主要是考公类培训机构。比如,去年以考公著称的粉笔网A轮融资3.9亿美元,公职考试类培训机构导氮教育A轮融资也是数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粉笔网正在赴港IPO。据粉笔网背后的运营主体——粉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粉笔科技)招股书显示,2020年粉笔科技的营收达到21.32亿元,同比增长83.7%。2021年1~9月,粉笔科技已实现营收26.33亿元。
资本对除公职考试类以外的职业教育兴趣较低,对此现象,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克乐分析认为,职业教育办学成本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低、投资成本回收期长,或者说战略亏损期长等诸多要素,导致职业教育不受社会资本的青睐。“民间资本办普通高中,修个楼就可以了,要办职业教育,光修个楼恐怕不行,还要有设备,然后还很难盈利。所以民间资本更愿意办普通高中。”陈克乐表示。
而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相关方,家长和职业教育学校的校长,则对此次修订《职业教育法》感到鼓舞,但能否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目前的尴尬局面,还存在观望和疑虑。
“现在,中职教育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便是家长对中职教育不认可。举个例子,中职学校去招生,无论你说破天,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去读中职。”4月27日,陈克乐对每经记者称。
在陈克乐看来,家长不愿意孩子读中职,一方面是由于中职教育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与中职教育长期被“污名化”有关。平时,陈克乐与家长交流时,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去读中职感觉就是“混日子”。
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已成为关系这次职业教育变革成败的关键。现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仍然不高,不少人觉得职业教育“矮人半截”,而这种观念并非一日形成的。要彻底扭转社会上,特别是家长的观念仍任重道远。
“不是一部法律,就能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的。我认为要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必须解决两个‘提升’的问题。”陈克乐表示。
一个提升,就是提升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在陈克乐看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大多从事的是技术技能工作,工资待遇和劳动强度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导致初中毕业时,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会选择职业教育,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个提升,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待遇”的问题。中职教师的待遇竞争力较低,优秀教师流失,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长此以往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去年,我们学校就走了6个优秀教师,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呢?”陈克乐反问道。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1年达到2100万人,预计在2025年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4]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对优化我国人才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作为老牌高职院校,苏州职业大学招生类型涵盖面向普高学生的提前招生、高考招生;面向中职学生的对口单招;面向社会人员的高职扩招,招生总计划始终稳定在5000人以上。
校长曹毓民介绍,《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我国职业本科学校现有32所,在校生12.9万人。
2021年,全国高职招生556.72万人,其中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占比仅为0.74%。在4年内将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扩张至今天的13.51倍,实属任重道远,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的职教本科院校出现,但这个过程也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会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资深记者 张怀水
Email:zhanghuaishui@nbd.com.cn
每日经济新闻资深记者 朱万平
Email:zhuwp@nbd.com.cn
每日经济新闻高级记者 赵李南
Email:zhaolinan@nbd.com.cn
记者手记 | 机械臂承担了简单工作,却催生了新的人才需求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这基本是一个共识。
此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时间,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看,5月1日起实施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是对经济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社会文化不断繁荣的一种适时调整。
就如受访对象所说,“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为,过往简单培训几天就能够上岗的就业岗位正在快速消失,有的被机械臂所替代、有的被流程所优化、有的被东南亚低廉的劳动力抢了饭碗。
笔者曾经与一位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总经理泡茶聊天,该人士所说的一段话令笔者印象深刻,那就是机械臂需要大量的编程工程师,恰好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下,我们培养工程师的能力比其他国家都强,因此能够很方便地招到相应的人才。
换句话说,简单重复操作岗位的劳动者,正在被机械臂替代,但机械臂却催生了企业对编程工程师的需求。简言之,企业的需求还在,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这也就为当下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职业教育务必要培养出产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未来的一线工程师将会是中国制造业的宝贵财富,而此次《职业教育法》的修订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正是为高质量教育多样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然成为了现实。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以“职业本科”为职教发展“提质”重点“职教高考”将成高职招生主渠道。教育部官网/中国青年报
[2]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发展网
[3]2021年教培业融资图鉴:行业急流勇退、职教赛道站“C位”。北京商报/人民资讯
[4]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记者:张怀水 朱万平 赵李南
编辑:易启江
视频编辑:张 轶
视觉:刘 阳
排版:易启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