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何小桃
近一段时间,北京疫情引发关注。
4月24日,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发布会通报,4月23日16时至24日16时,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1例, 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朝阳区11例、房山区6例、顺义区2例、西城区1例、通州区1例。
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本土感染者+21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自4月22日以来,北京累计报告4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5个区,其中朝阳区26例、房山区7例、顺义区6例、西城区1例、通州区1例。
初步流调结果显示, 目前已隐匿传播了1周, 短期内出现了多代病例,提示病毒传播隐匿、速度快,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41例感染者中, 近1/4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感染者中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达50%。
北京市疾控中心对4月22日以来通报的感染者139、140、141、14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4例感染者病毒序列完全一致, 与近期京外聚集性疫情,以及外溢至其他省市的病毒序列完全一致。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初步判断,感染者140、141、143为同一传播链,感染者139流调溯源工作仍在进行中,感染来源还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确定。
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通报,4月22日以来,该院共接收本土感染者41例,其中普通型6例、轻型30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 其中,13~16岁学生病例14例,均为轻型,3例有发热表现,其余均有咽干、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目前所有学生病例病情平稳,精神、食欲良好,无肺炎表现。
北京高风险区+1,行程卡带*
发布会通报,截至2022年4月23日24时,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6例本土确诊病例,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2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定为高风险地区,将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社区定为中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为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有中风险地区1个,为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社区。全市其它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据北京日报报道, 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北京市后面带“*”。
朝阳区:25日起全区常态化核酸检测
测完核酸再上班
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介绍,朝阳区新增11名感染者,判定密接1230人,涉及朝阳区的已经管控,涉及外区的转办协查。
杨蓓蓓表示,本轮疫情持续高发、隐匿传播,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确保全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判,朝阳区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将从4月25日起全区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请上班人员做完核酸检测后再去上班。希望广大市民支持和配合,建议大家尽量两点一线,减少社会面活动。
同时,进一步减少区域人员流动。4月23日起,朝阳区暂停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所有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暂停各类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暂停各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暂停各类职业技能类和专业技术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恢复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另行通知。
杨蓓蓓介绍,目前,朝阳区市场流通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资供应是充足的,储备是充分的。对造谣蛊惑、哄抬物价、引起恐慌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
杨蓓蓓表示,抗击疫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停业停工。为保障服务型企业和员工的经营、生活,朝阳区与中国人保公司合作推出《朝阳区服务型企业疫情防控保险方案》,对防疫过程中按照防疫要求暂停经营的服务型企业员工给予基本生活保障支持。 在朝阳辖区内的服务型企业员工,保险给予每人每天100元赔偿,最高赔偿期限21天,每家企业每次停业事故累计最高可赔偿10万元。目前,本轮疫情涉及区域的停业商户和员工,均可享受理赔服务。
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
供应充足交易正常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介绍,北京市高度重视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特别是针对近期国内多省市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形势复杂,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保障首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确保供应和价格平稳。
赵卫东表示,根据近期监测, 目前北京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供应充足,交易正常。
赵卫东表示,针对部分电商平台短时间内因订单量激增,出现配送延时、无法下单等情况,要求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重点生鲜电商平台,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增加前置仓货物储备,增加线下配送人员,确保及时配送。同时,要求各区指导封控管控社区采取“线下集单,集采集配”等方式,组织线下超市、社区菜市场等保供企业积极与社区对接,采取多种方式,精准满足居民需求。
编辑|何小桃 王嘉琦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