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道达投资手记:市场难聚人气 做好风控是王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4 22:53

    上周,A股行情低迷,上证指数上周五勉强红盘,避免了“三连阴”,但深证成指创下年内最大周跌幅,创业板指数一周累计跌6.66%,刷新年内新低。以周K线来看,调整没有好转迹象,反而像“赶底”的感觉。

    上周末的消息相对平淡,除了汇率,美股大跌也给市场增添了一丝阴霾。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沪指3000点即将面临大考,是保卫成功,还是破而后立?牛博士与达哥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牛博士:达哥,您好。经过前几周横盘,上周A股三大指数接连跌破重要整数点位关口,有一种“赶底”的感觉,沪指面临3000点“保卫战”,能守住吗?

    道达:不管我们有多乐观,或者有多悲观,首先必须要认清现实,三大指数依然运行在调整通道中,各大指数的下行并没有终结。

    在三大指数中,目前只有上证指数还没有创出年内新低。会不会破新低,3000点能否守住?很难断言。上证指数一直在箱体内震荡,反而看不清方向。破了不一定是坏事,不破也不见得是好事。由于直接向上的难度较大,从机会的角度讲,期待的不应该是大涨,因为这样反而不利于筑底,投资者更多是希望能够逐渐筑底成功。

    上证指数本轮调整至今,已经构筑了3个箱体结构,倘若继续调整创出新低,这个调整力度大概率比不过之前,这就很可能出现比较长周期的机会。至于具体能够调整到哪里,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上证指数上周五虽然收出红盘,但构筑的是一个震荡结构,我个人认为如果向下调整出现力度衰竭,有交易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轻仓尝试。

    本周是“五一”劳动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也是财报密集披露周,叠加小长假的影响,市场成交量难免受影响。唯一需注意的就是指数反弹后走成横盘的状态,类似于美股纳指上周五大跌前的情况,在一轮下跌后,连续多根K线横在一起,就是弱势,调整的概率更大。

    即便是磨底,也会让不少中小盘个股受伤,最近的行情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因此,不要觉得离底部不远就盲目重仓,指数基金的定投反而更靠谱。在艰难的磨底行情面前,我们可适当布局低估值、高股息率、近几年没怎么涨的品种;继续回避前几年暴涨、估值较高的品种,不管其业绩是否符合高增长。

    牛博士:上周讨论最多的是人民币汇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36一度下行到了6.54,该如何看待?

    道达:201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过3次比较明显的下跌。结合过去3次人民币汇率下行的情况来看,这次人民币汇率下行主要还是中美货币政策错位,中美利差快速收窄所导致。当然,疫情对经济造成短期影响,日元、韩元等汇率大幅下挫,也会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只要汇率不出现趋势性下跌,其实对权益类资产影响并不大,这从北上资金的净流入也能看出端倪。

    达哥觉得,2018年A股下挫,更多是受去杠杆和贸易争端的影响,2022年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只要当前汇率能够稳在一定区间内,这种影响就是可控的。从更长期来说,还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决定。

    按照以往惯例,汇率下跌,利好纺织服饰行业及出口占比高的相关企业。出口产业链的公司本身就承受很大的压力,海运价格上涨,叠加原材料涨价,出口产业链公司的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如今,海运价格可能会回落又恰逢汇率下跌,出口产业链公司可能会迎来修复机会。

    不过,纺织服饰板块本质上是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而爆发,不太适合追涨,后面要注意汇率变化,尽量关注低位套利为主,注意分化风险。

    牛博士:4月22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分别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业内专家表示,这将有力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上周五大蓝筹走强,次新股也有表现。您有何看法?

    道达:A股本轮“政策底”以来,管理层喊话很多,不过现在市场缺的是信心,需要真金白银。大蓝筹走强,确实能看到机构干活的影子,可小票仍然普跌,市场没有赚钱效应就聚集不起人气,这才是当下市场最大的困境。

    在这样弱势的行情中,我们不要期盼一两个利好就能扭转局面,做好风控才是王道。大蓝筹纷纷走强,存量资金消耗太快,反而更容易造成板块个股间的此消彼长。最近一些个股的跌幅有点大,需要实质性政策利好或有外力加入,否则暂时很难扭转颓势。

    次新这条线以偏人气情绪为主,如果从逻辑性来说,在全面注册制之前,新上市的比较稀缺的核准制个股,还是有表现机会的。近期很多注册制新股上市后破发成为常态,也说明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问题。这次激活次新这条线,有利于注册制新股的人气回暖,可以关注下叠加市场主线热点的次新股有没有超预期的表现。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市场底”还有多远?私募在行动

    下一篇

    郑眼看盘:主动杀跌动能不大 不宜过度悲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