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种种迹象表明,加强ESG信息披露,正在加速成为一种趋势,并指向越来越确定的强制披露方向。4月20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时表示,对ESG信息披露“我们制定准则强制披露,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在2022年初,上交所和深交所也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首次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相关内容。就在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也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
春江水暖鸭先知。无论对于资本市场的趋势变化,还是监管层的政策风向,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都是最敏感的,不可能视而不见。问题在于,上市公司怎么应对?是被动等待政策驱动,还是主动作为、提前适应,积极响应ESG信息披露的潮流?
ESG信披需要认知觉醒
目前在A股市场,证监会对披露ESG相关信息的要求,主要是基于自愿原则。据统计,2020年A股ESG报告披露率为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7%。但需要指出,披露ESG信息,并不意味着发布完整的ESG报告。严格说来,部分ESG报告的水平也要打一个问号。
自愿原则,可能会给人一种错觉,即和财报等信息披露不同,ESG信息披露是非必要、不紧急的事项。错觉的背后则是认知,即仅仅把ESG信息披露作为一种监管手段,而且作为一种负担。既然监管没有强制披露,那么从节约披露成本的角度,就不必着急进行披露。
当然,境外市场的要求又会不同。方星海这次也提到,欧美国家非常有可能在两年内采纳ESG国际披露准则,如果中国公司要去这些资本市场上市,就要按照准则披露;如果不披露,就无法上市,得不到国际资本的支持。
事实上,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对上市企业ESG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要求。截至2020年,已有55家证券交易所为此提供了指引。比如,中国香港和美国对于ESG信息披露的监管相对完善,要求也较高,是强制披露的典型。
不过,按照前述认知的逻辑:如果不去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不用接受相应监管,是不是也就不用着急进行ESG信息披露?
回到认知上,说到底,ESG代表的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ESG信息披露,就不应该被仅仅视为一种监管手段,更不应该被简单作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从逻辑上,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需要披露ESG信息。也就是说,立足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别的原因,上市公司需要进行ESG能力构建,披露ESG信息。
因此,ESG信息披露,需要一场认知上的觉醒。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只依赖于资本,还依赖于管理者、员工、用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投入。ESG信息披露,就是对代表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没有ESG,就没有利益相关者的保障,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没有高质量发展。
ESG信披是共赢模式
知易行难。ESG认知的觉醒,有赖于收益成本的核算。即对上市公司来讲,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毕竟ESG信息披露,不只是制作报告的成本投入,每个ESG数据背后,也都意味着对ESG真金白银的投入。
对上市公司来说,可以让其感到欣慰的是,在2000多项关于ESG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有大约90%的研究发现,ESG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非负的,而且大多数为正。全球公司的案例中,绝大多数的企业ESG活动,与公司效率、资产收益率和市场价值,都存在非负向的关系。很多研究都证明,ESG风险较低的公司有更好的机会来提供可持续的财务表现;ESG绩效好的投资收益率明显较高,而且在较长区间内持续上升。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在某种程度上,ESG信息披露和ESG评价,就是给一个上市公司的责任感和良心打分,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良心的企业,也是可持续能力更强的企业,在长远来看,能收获更高的财务收益和更可观的投资回报。
国际国内的数据也能为此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2020年全球ESG资产规模逾3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2年和2025年,将分别突破41万亿美元和50万亿美元。另有数据显示,中国ESG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以上。截至2021年底,国内已成立的ESG主题基金达200只,总规模超2578.4亿元,而且整体业绩表现不俗。
对上市公司来说,在“双碳”背景下,ESG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其中蕴含长期结构性的产业机会,投入ESG产业能分享潜在的市场蛋糕;对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来说,他们也更倾向于投资碳足迹更好、社会接受度更高、治理政策更透明的公司,从中获取超额投资收益;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他们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提升和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ESG信息披露是一种共赢模式,是对上市公司的有效鞭策和激励,是对投资者的有效供给和指引,也是监管者的有效治理手段和机制。在这种共赢模式下,对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ESG信息披露,越是主动越占先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