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孙志成 盖源源
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汽车产量238.7万辆、同比下降4.9%。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低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5个百分点。
大盘背后,不少汽车产业基地承受重压。
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吉林、上海等地车企大面积停工停产,部分大型车企产销量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28个涉及汽车生产省份中,有15个省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占比超过半数。
正值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众多汽车重镇将何去何从?
危机
汽车业被称为“制造业中的制造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一辆汽车包含两三万个零部件,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条中断。
据统计,汽车产业约占我国GDP的10%,且对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2627.5万辆,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今年以来,在疫情多点扩散背景下,全国汽车产业遭遇强烈冲击。有业内人士指出,与2020年年初相比,这次汽车行业无论受波及范围还是产业链深度都明显更为严重,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吉林、上海等汽车工业重镇受疫情影响相继停工停产,随之引发的供应链危机迅速蔓延至全国。
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停产;4月1日,已两次启动闭环生产的上汽大众宣布部分工厂停产;4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4月13日,长城坦克品牌宣布,受多地疫情影响,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于14日起暂停生产该车型……
此次停工潮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以特斯拉目前产能最高的上海超级工厂为例,自3月28日停产到4月19日复工,工厂停产22天,是建成投产以来停产时间最长的一次。以每天2000辆产能估算,上海超级工厂停产三周,相当于减产超过4万辆电动汽车,占特斯拉一季度全球交付量的13%左右。
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单位:百万辆) 图片来源:特斯拉
严峻形势更直观反映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汽车产业数据中。
今年3月,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均保持同比增长。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不在其列。
同期,全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汽车产量、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4.9%、7.5%。其中,汽车类零售额降幅高于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乘联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9.1%和11.7%。一季度汽车产销同比略有增长,但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另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一汽-大众销量下降40.2%,上汽大众销量下降34.5%,上汽通用下降40.5%,东风日产下降33.5%。
复苏
此次停工危机波及面如此之广,与上海、吉林在全国汽车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广东、上海和吉林,三地总产量占全国近1/3。
其中,广东年产量达到338.46万辆,占全国总产量12.8%。上海、吉林年产量分别为283.32万辆、242.41万辆,占全国总产量分别为10.7%、9.1%——也就是说,两地总产量接近全国的1/5。
不仅如此,汽车产业链协同要求高、上下游联系紧密,极易引发“连锁反应”。4月14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言不讳地在朋友圈发文:“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数据显示,上海聚集了全球超过半数的零部件巨头中国总部和部分工厂,前十大零部件集团中国总部更是有9家都在上海,包括博世、采埃孚等。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此次上海疫情或切断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物流系统,“从整车到芯片,从零部件到电池设备,从传感器到工业机器人,都被原地封锁。此外,上海港的货运量下降了40%,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在加深。预计给汽车生产将带来20%的减产损失。”
从国内来看,今年3月,全国共15个省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占28个汽车生产省份的半数以上。其中,吉林、辽宁分别下降53.4%、53.1%。
另外,由于当地工厂停产日期主要在3月中下旬以后,上海3月汽车产量同比小幅下降0.7%,减产损失或将在4月后续体现。而受此轮疫情影响较小的广东,3月汽车产量则实现30.2%的快速增长。
好消息是,上海、吉林等地车企近日已陆续传来复工消息,产业链断供危机有望缓解。
就在4月21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由于上海工厂停工,特斯拉确实失去了几个星期的产能,但目前产能已恢复,接下来会有创纪录的周产量出现。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27457(图文无关)
当前,各大汽车重镇正全力开启复工复产,希望加速“回血”。
4月16日晚,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其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达200多家,占比超过1/3。
特斯拉更是被临港新片区列为“必需复工的停产企业”。公开信息显示,4月17日、18日,特斯拉8000名员工已陆续返厂,电池、电机车间于19日早晨恢复生产。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向媒体透露,与特斯拉复工同步,上海市内许多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复工,成为供应商伙伴中复工复产比例最大的区域。
变局尽管如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全国汽车产业整体复苏趋势仍有待观察。
一方面,汽车产业链漫长而复杂,次生零部件断供影响或将继续对二季度产销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疫情反复、消费动力转弱等背景下,车市零售走势也不容乐观。据崔东树预测,“二季度走势看疫情下的上海恢复速度,全年预计零售实现零增长”。
无论如何,疫情终将过去,长远来看,哪些汽车制造大省更有后劲?
仅从近5年全国各省份汽车产量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共有10个省份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分别为广东、上海、吉林、湖北、重庆、广西、安徽、北京、河北、山东。
对比2017年,产量超100万辆的也是10个省份,不过成员略有变动——江苏汽车年产量从2017年119.85万辆降至77.57万辆,跌出全国前十;山东则从91.56万辆增产至107.29万辆,接替江苏跻身前十。
从2017-2021年汽车产量占全国份额变化来看,广东、安徽、浙江汽车产量近5年增势可观,占全国比重分别提升1.8%、1.7%、1.2%;北京、湖北、广西、江苏、重庆等地份额降幅则均超过1%。
不难发现,一个关键变量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
以广东为例,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其中,广东产量达到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15.1%。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产销前十名中,广东企业就有3家(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汽车)。此外,近5年汽车产量份额增长较快的安徽、浙江等,同样也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较猛的省份。
眼下,各地围绕这一新赛道的布局仍在加速。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从传统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变革,正处于整体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变局之下,诸多汽车产业重镇也将迎来新的命运拐点。
记者| 程晓玲
编辑| 刘艳美 孙志成 盖源源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