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孙 磊
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预计判断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新华社图
“我们也要看到,产业发展近期也面临着疫情冲击、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的挑战依然存在,稳定运行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解决。”罗俊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加强问题的研究和工作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看,上述工作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包括完善支持政策,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
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了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市场渗透率为19.3%,同比增长11.4个百分点,较2021年全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5倍,高于市场整体的增速。在乘用车总销量中,中国品牌销量占比为7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一季度累计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3.9倍,换电模式的车型累计产量接近4万辆,同比增长了82%。另外,一季度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49.2万台,同比增长3.6倍,其中公共桩8.5万台,私人桩40.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5倍;建成换电站154座,同比增长1.6倍。
在此次发布会上,罗俊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加强问题的研究和工作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看,上述工作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
今年3月初,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与联合研究单位基于2022年初视角,对2022年1月~9月交易期预测,积分交易年度预测价格区间为1000~1400元/分,大大低于2021年1月~12月交易期2600~2900元/分的积分预测价格区间。
去年底,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曾高达3000元/分,有预测称,该价格在2022年将再度走高,甚至有望超过1万元每分。但实际情况却不升反降。近期汽车企业对外透露的积分交易价格,甚至比中汽数据给出的预测值更低。“去年积分价值是大概在2500元/分及以上,最低也有2350元/分左右,但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去年一下增长了160%,所以说积分越来越多,到今年积分的价值是已经只有500到800块钱一分。”有车企高管表示。
基于这样的现状,双积分政策是否会迎来调整备受关注。此次罗俊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也给业内吃了一颗“定心丸”。
实施汽车芯片攻坚行动
随后,罗俊杰提到上述工作的另外三个方面。
二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驾乘体验。
三是促进推广应用,将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累计销售量为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增速比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贡献率逼近30%。
四是强化稳定运行保障,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发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努力保障零部件生产供应。我们也要注意强化资源统筹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据罗俊杰介绍,一季度,工信部在汽车制造领域,千方百计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深入实施汽车芯片攻坚行动,建立大宗原材料“红黄蓝”供应预警机制。
此外,罗俊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的工作要求,抓实落细各项举措,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上海印发实施《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启动实施复工复产。其中,第一批重点复工企业“白名单”中共有666家企业,其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达到249家,占比超过37%。
另外,截至4月16日,中国一汽在长春的五个主机厂全部复工,累计返岗复工7438人。目前,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等实现整车下线,一汽奔腾、一汽解放完成生产线调试,4月17日已启动生产。整车企业之外,中国一汽的276家零部件供应商,已有超过2万人返岗复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