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北方华创(002371,SZ)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9.9亿元至2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7亿元至2.19亿元,同比增长170%至200%。
每经记者 赵李南 每经实习编辑 杨夏
4月13日,北方华创(002371,SZ)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9.9亿元至2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7亿元至2.19亿元,同比增长170%至200%。
对于预计一季度业绩的增长,北方华创解释称,主要原因为下游需求旺盛。
同日,北方华创还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6.83亿元,同比增长5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77亿元,同比增长100.6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半导体设备产业有望在2022年延续增长态势,主要原因为晶圆厂的设备支出增长和国产替代加快。
“相比去年同期,因主营业务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电子工艺装备及电子元器件业务持续增长,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北方华创针对一季度业绩增长表示。
图片来源:北方华创公告截图
在同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中,北方华创对2021年的业绩增长解释为销售订单、生产规模较上期增加,“2021年,公司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业务依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快技术创新,集聚发展资源,紧抓市场机遇,有效防控风险,公司各项经营工作顺利进行,经营业绩实现持续增长。”
2021年,半导体产业出现了强劲增长。据此前中微公司(688012,SH)发布的2021年报转引WSTS(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一家半导体行业数据统计公司)的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到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21年的销售额总额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下游的增长,半导体设备也在2021年呈现高增长态势。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激增,相比2020年的712亿美元增长了44%,达到102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第二次成为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58%,达到296亿美元,是连续第四年增长。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汽车电子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将带来庞大的半导体市场需求。半导体设备位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其市场规模随着下游半导体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而波动。”中微公司分析称。
“伴随着新应用推动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半导体设备行业将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微公司认为。
针对产业景气度会在接下来继续保持,SEMI持有类似的观点,SEMI在今年1月的预测报告中认为,全球前端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在2022年同比增长10%,达到超过9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标志着连续第三年的增长。
图片来源:SEMI中国官网
SEMI称,在继2020年的17%增长以及2021年的39%增长之后,晶圆厂设备支出在2022将继续增长。该行业上一次连续三年增长是在2016年至2018年,再上一次的连续三年增长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从更长的周期看,中微公司认为,2020年至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采购支出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Gartner的预测,刻蚀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约12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约152亿美元。根据Yole的预测,氮化镓基MOCVD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1.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约2.5亿美元,功率器件外延设备市场将由2020年约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约3.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产业整体增长之外,多家机构认为,国产替代趋势成为推动相关产业增长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
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认为:“根据各大晶圆厂扩产计划看,2022-2023年扩产仍处于高峰期,同时需要关注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外部因素对供需两侧影响下晶圆厂稼动率下滑带来资本开支放缓,从长周期看国内晶圆厂建设明显加快,有利于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
浙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平台型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未来10年,有望复制北美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过去10年市占率提升(国产替代)、多元产品平台化布局(平台型公司)的历史趋势。”
“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由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所占据。近年来我国设备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设备在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贴近客户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市场需求带动全球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持续的产能转移带动了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微公司称。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