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创”打新人数减少 是IPO市场化结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05 22:39

    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据统计,今年3月份已有12只新股开盘即破发,新股破发率达到32%。无论是新股开盘即破发的数量,还是破发率,均创出2012年6月以来的单月新高。笔者认为,这是科创板、创业板IPO市场化的结果。

    今年堪称新股“破发年”。不仅破发新股数量众多,而且破发的幅度也比较大。来自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有39只已出现破发(包括上市后破发),占比达到45%。而且,从幅度上看,挂牌当天以及上市后破发幅度也呈愈演愈烈之势。比如思林杰挂牌当天下跌23.67%,1月份上市的翱捷科技较发行价格已下跌57%,个中投资者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2022年再现破发潮,新股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是主要原因。像理工导航发行市盈率为80.87倍,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44.27倍;思林杰发行市盈率为75.60倍,也远远高于所属行业34.78倍的市盈率水平。

    新股出现破发潮,中签的投资者无疑是输家。在“新股不败”神话频频上演的时代,中签如同中彩票般困难。但只要中签,获利即是大概率事件,甚至于有中一签获利超过10万元的极端案例出现。但是,随着“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某些投资者的中签,却如同“烫手的山芋”。不仅没有分食到新股红利,反而遭遇套牢或亏损的命运。

    但在新股破发潮的背后,却并非没有赢家。由于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发行人显然是最大的赢家。毕竟,在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情形下,往往会伴随着超募。此外,保荐机构无疑亦是其中的赢家。由于保荐机构的保荐费用与融资金额挂钩,在发行股份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更高的发行价格,意味着发行人能融到更多资金的同时,也意味着保荐机构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必须指出的是,破发潮的出现,并没有平衡好发行人、保荐机构、中签投资者,以及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也是值得商榷的。

    新股频现破发,也催生出IPO市场的某些变化。

    其一是个人投资者网上申购热情的降温。今年3月新股有效申购户数平均为1214.83万户,与去年9月份询价新规实施前的均值1494.14万户相比,减少了近280万户。其二是机构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也在下降。2021年第二、第三季度,新股网下打新有效报价的机构家数月均为9700家左右。而今年3月网下打新有效报价家数均值仅为6431家。其三是新股平均收益率下滑。破发新股产生的负收益自不必说,从今年以来新股表现看,可谓难如人意,不破发就谢天谢地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出现了一部分弃新而逃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必然,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当新股频现破发时,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少参与或不参与打新,个中本身亦是出于避险的需要。毕竟,没有投资者会将自身置于风险之中。而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新股破发减少,而打新风险降低且新股收益率提升,也会再次激发市场的打新热情。

    事实上,注册制下的新股市场化发行,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发挥调节作用,不仅会影响市场的打新热情,也会对新股发行价格、规模与节奏产生影响,而这亦是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应有之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郑眼看盘:港股周一大涨 A股上涨概率大

    下一篇

    2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2.50%,为2019年3月以来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