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中国人均GDP今年大概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距“门槛”只差150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12 15:34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程鹏 易启江    

    775   2022/03/12

    1108121563582349312.gif

    198993650833083392.png

    5959617535039980544.jpeg

    回顾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GDP仍然突破110万亿元大关,增速达到8.1%,人均GDP也逐年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今年,我国预期的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这离去年的8.1%的确有较大差距,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目标?实现5.5%左右的目标会不会比较“容易”?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杨伟民告诉记者,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三重压力”之下,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容易。“今年设立的目标是需要蹦一蹦、跳一跳才能实现的。”

    164894627867341824.png

    中国经济有四大韧性

    164894627867341824.png

    NBD:去年我国GDP增速创近10年新高,您如何评价去年经济增长的表现?

    杨伟民: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增量是13万亿元,这个增量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GDP总量。也就是说,去年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18年前GDP总量,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只差约150美元。所以今年我国人均GDP大概率将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在全球疫情的外在冲击下,中国经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NBD:您曾表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这个韧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杨伟民:首先在制造业。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快于8.1%的经济增速,占GDP的比重也有所提高。这主要归功于我国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制成品制造能力、产业配套能力都非常强。

    1340019233571713024.jpeg

    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

    根据统计,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比重提高到27.6%,比北美地区高出8.2个百分点,比欧洲地区高5.4个百分点,这是第一个韧性。

    第二个韧性是出口。去年,中国全年出口增速达到约30%,是一个相当高的增速。出口已经不再是以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比达到95%,其中机器机械类占44%。这说明我国出口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个韧性就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制造业和出口当中的韧性更强。2021年,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10.2%,快于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此外,私营企业的出口总额达1.9万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6%。过去我国出口主要依靠外资企业,外企曾经占半壁江山,但现在已经被民营企业所取代。

    179810015586286592.jpeg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2021年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其他类型企业

    第四个韧性则是数字经济,主要是两大数字产业,一个是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在2020年达到18.3%,2021年也达到17.2%;第二个就是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164894627867341824.png

    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并不轻松

    164894627867341824.png

    NBD:今年为何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5%左右,实现这样的目标是否有难度?

    杨伟民: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既不冒进,也不保守,既积极又稳妥。

    这个目标并不是以去年8.1%的增速为基数,而是以近两年平均增长5.1%的基数来确定的。我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三重压力”之下,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会那么容易。

    往年,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所以增长目标往往都会往下压一压,防止地方经济出现冒进苗头。但今年设定的目标是需要蹦一蹦、跳一跳才能实现的。

    如何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压力可以变成动力,解除了“三重压力”,增长也就不难实现了。所以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重点就是解除“三重压力”。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NBD:的确,“三重压力”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如何理解这“三重压力”,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杨伟民:需求收缩主要是指居民消费和投资增长疲弱。消费疲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疫情多点和多时段散发。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这些相关产业有所回落。从去年看,三季度以来,上述这些产业增速就明显回落,四季度进一步回落。

    8035554875060909056.jpeg

    由于疫情影响,我国餐饮行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

    今年,随着防疫措施更加精准化,消费疲弱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供给冲击主要是指一度出现的缺煤、缺电、缺柜(集装箱),以及可能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的缺芯(片)、缺工。关于缺煤、缺电,在去年10月份以后,国家加大了煤电保障力度,由于缺煤、缺电导致制造业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已经基本消除。

    我想说明的是,制造业增长速度放缓当前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缺煤、缺电,而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放缓以后,对制造业需求放缓所导致的。

    供给冲击既有短期问题也有长期问题,有些问题与政策叠加和政策不完善有关。在我看来,政策的调整,以及像煤电保供这样短期的问题很好解决。但是长期性存在的问题,应该高度重视。比如缺工,这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所导致的。一方面制造业普遍缺乏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大量的青年人失业。所以如何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大学生的吸引力,这是下一步在制造业发展当中要面对的问题。

    预期转弱主要是指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不足,对发展前景心存担忧。我觉得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全篇都瞄准如何给民营企业和投资者更好的预期。无论是财政政策的设计,还是货币政策的优化,都瞄准着市场主体,都以保市场主体、从而保就业作为出发点。所以,这些政策落实以后,我相信企业的预期会有所好转。

    4390648299895193600.png

    出口对经济增长仍有较大贡献

    4390648299895193600.png

    NBD: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出口形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否会减弱?

    杨伟民:我认为今年外贸仍然能够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想要保持去年那样的增速不太现实。

    去年我国出口增速29.9%,这里有个前提是国外许多国家疫情蔓延、产能没有恢复。随着今年全球疫情有所控制,我国外贸出口份额就会下降。但无论怎样,今年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会较大。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10万亿元,我们有14亿人口,自身的资源已经难以支撑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石油、铜矿、大豆等初级产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更好的发展。

    当然我们大量进口的前提是还要大量出口。我国的出口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其实就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结果。

    NBD:近年来,国内产能向海外转移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接下来我们产能转移的速度是否会加快?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杨伟民:产能转移里面包含很多问题,我想重点聊一聊劳动力和就业,也就是之前谈到的缺工。

    我们的就业政策,包括区域政策,都需要认真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规模非常大,但有一个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就是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工厂。

    当然,制造业本身也需要提高劳动报酬、提高待遇,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农民工落户问题等,目的在于不仅要让青年人在就业地留得住,还要融得进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投身制造业、心甘情愿当一名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积极性。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话讲的特别好,“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我想这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个人成长所必须的。

    中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有了4亿中等收入群体,我们还有大量的低收入群体。我觉得把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防止制造业过早转移出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4998493577332005888.png

    记者手记丨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点是解除“三重压力”

    去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大关,增速达到8.1%,全年经济增速创近10年新高。今年中国经济又会有着怎样的表现?

     

    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深度解析了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展现出的韧性。他表示,要深刻认识到尽管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全年经济设定的增长目标是5.5%左右,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是需要蹦一蹦、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而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点就是解除“三重压力”。

     

    记者|张怀水 

    编辑|陈星 程鹏 易启江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星 马原

    |本文版权归“每经头条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7761037875373068288.png

    德尔塔之后,奥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最新疫情数据↓

    1314718650358415360.jpeg

    6884841467725107200.png

    374092212125508608.png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被问乌克兰难民问题,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哈哈大笑...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乌克兰生物武器问题,美俄激烈交锋!

    下一篇

    海南正式启动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