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中国在第二轮探月热潮中做得最好 未来将建立月球科研站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1 09:12

    “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这句话道出了今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人类的步伐。”在2月26日举行的“瞰见未来——202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围绕《中国的探月梦》进行了深入分享。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梁宏亮    

    “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这句话道出了今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人类的步伐。”在2月26日举行的“瞰见未来——202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

    作为中国“探月之父”,欧阳自远在此次论坛围绕《中国的探月梦》进行了深入分享。

    “在建国不久,我们还处于一穷二白的时候,没有能力发射地球卫星,冲出地球,进入太阳系空间。但那时,我们国家很有远见,虽然没有进入空间的能力,但加紧组织人才队伍,开始研究造飞船、造火箭、造飞行器,”欧阳自远分享道。

    自1958年以来,中国科研团队持续跟踪研究国外月球探测进展与成果,到1993年,整整准备了35年。“35年的时间,我们出版了《月质学研究进展》和《天体化学》等,提出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设想与初步规划。接着又用10年的时间论证中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欧阳自远表示,“后来我们又调查分析了两三年,提出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

    在数十年的探索研究之后,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

    “在我们探月之前,别的国家已经上去一百多次了。中国是后来者,我们必须要做别人没做过的,”欧阳自远表示,“比如我们估算出了月球上氦-3的资源量。氦-3是未来核聚变发电重要的资源,全世界一年有一百吨就够了。当时我们估算出月球上有110万吨左右,至少可以解决人类未来一万年能源的需求。”

    2010年,“嫦娥二号”升空。“这次我们给‘嫦娥二号’带足了燃料,也赋予其一个新任务——监测太阳活动。最终,它连续工作了235天,取得了人类首次最完备的太阳爆发和太阳活动的记录,”欧阳自远说。

    紧接着,“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着陆,在月面上重点地区进行勘测。“那次我们使用了当时最高级的人工智能,慢慢调整落点,最后实现平稳着陆。我们安装了四台仪器,记录的很多数据都是人类第一次得到的数据,”欧阳自远回想到。

    在前面三次探月的基础上,“嫦娥四号”迎来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月球背面着陆。而此前,国际上数十次的登月,包括中国,着陆点都是在月球正面。

    首先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跟自转的时间几乎相等,导致地球难以直接观测到月球的背面。加之月球背面,高山起伏、地形崎岖,进一步增加了着陆背面的难度。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升空,直奔月球背面。“当时我们计划着陆在月球背面一个大盆地的撞击坑里。我们提前发射了‘鹊桥’探测器,正对着月球背面,实时向地球传输背面的数据,并通过中继星指挥月球背面探测器的活动。最终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欧阳自远表示。

    之后,“嫦娥五号”又在月球上完成取样,带回了1731克样品。“在深入研究月壤的基础上,我们的科学家在最顶级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确证月球演化历史于20亿年前仍然有玄武岩火山活动,将月球的内动力演化历史延长了10亿年。全世界为之震动!”

    在欧阳自远看来,纵观整个月球的第二轮探测高潮,中国做得最好、最先进。

    最后,在谈到未来的探月目标时,欧阳自远表示,“我们下一步要建设月球科研站,2030年前,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将建设月球科学研究平台,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开发利用月球资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75例本土确诊病例

    下一篇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化为特征 低碳技术与人工智能是关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