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累计确诊7.5万例!香港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限制措施,特区政府将向市民派发1万港元电子消费券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2-24 00:19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3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86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75248例,累计死亡153例。

    需要注意的是,为应对疫情,香港决定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限制措施,特区政府还将向市民派一万元电子消费券。

    香港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限制措施

    据央视新闻23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23日根据现行《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下的公共卫生紧急规例规定,刊宪以每14天为一周期延续社交距离限制措施,下一周期的生效时间为2月24日至3月9日。

    由2月24日起,任何人在任何公众地方(包括郊野公园),不论是否在进行运动,均须佩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得摘下口罩进行饮食。

    同时,就《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所规管的表列处所,现行社交距离限制措施将延长两周,现时关闭的处所须继续关闭,餐饮处所会进一步收紧限制,规定每桌人数上限为两人,联同其他仍然获准经营的场所,包括商场、百货公司、街市、超级市场等,将全面实施“疫苗通行证”措施。

    其他现行管控措施均会继续实施,如要求公众地方群组聚集的人数上限为两人、禁止两户以上的人士在私人地方进行聚集、要求佩戴口罩,以及停止所有大型活动和避免群组聚集。

    内地援港专家为香港带来抗疫信心

    据央视新闻23日报道,连日来,内地支援香港抗疫专家团队持续开展针对重症救治等方面的防控工作,在香港展开考察和交流。香港各界表示,内地专家团队的支援为香港抗疫带来信心,将全力配合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全民抗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加强抗疫能力,相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香港的自身努力下,香港必能打赢这场抗疫战。

    23日上午,4名内地支援香港抗疫的重症医学专家到访了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与医院重症治疗医生讨论和交流新冠肺炎重症案例,内地专家分享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

    香港义工联盟社会事务基金会常务主席黄少康表示,中央派出救援人员、车队、医疗物资等支持香港抗疫,是国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体现,为香港抗疫工作带来信心。香港义工联盟社会事务基金作为社会福利组织,必定义不容辞,全力配合特区政府一起抗疫,将以基层小区市民为对象,派发抗疫物资爱心包,帮助市民共渡难关。相信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香港各界同心协力,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香港义工联盟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席马少福表示,义工联盟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以儿童为对象派发抗疫物资爱心包,包括新冠病毒测试剂和增强儿童抵抗力的维生素,为全民抗疫出一份力,助力香港早日赢得抗疫的胜利。

    特区政府推纾困措施,将向市民派发1万港元电子消费券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消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3日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时说,新一波疫情打乱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借鉴去年经验,他会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透过合适的储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总额一万元的电子消费券,预计约660万人受惠。

    政府会根据去年消费券计划收集的登记资料,在4月先向逾630万名曾登记的市民发放5,000元消费券,余额则与新符合资格人士的消费券一起于年中分批发放。整个计划涉及约664亿元财政承担,政府会尽快公布详情。

    优化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方面,政府决定将申请期延长一年至明年4月底,最高贷款额由借款人在职期间平均每月收入的六倍增至九倍,上限由八万元提升至十万元。

    计划下的最长还款期由六年延长至十年,还息不还本的安排则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另外,金融管理局与贷款机构会进一步增加计划的灵活性,尽量协助疫情下收入大减的人士。

    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的门槛在今年5月至10月,会由400元降至200元。政府会就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实际公共交通开支提供三分之一补贴,补贴金额每月上限500元。计划下的补贴金额会增加约10.8亿元,估计每月惠及约380万名市民。

    此外,政府计划宽减2021至22课税年度百分之百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一万元,全港201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21至22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131亿元。

    政府也会宽减2022至23年度四季的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每户每季上限1,500元,其后两季每户每季上限1,000元。估计涉及299万个住宅物业,政府收入将减少11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A吃A 盾安环境被格力电器收购案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改弦易辙是否为时已晚?

    下一篇

    一场培训传染链涉及多地 如新回应引业内质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