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他最懂中国浪漫! 张艺谋解读冬奥开幕式,从24节气到点火,每一帧都温暖了我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2-06 22:43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文 多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全世界惊艳亮相。

    悬念揭晓,这是历届奥运会最小的主火炬了,点火采用的“微火”前所未有。

    新华社图

    全部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构成了火炬台——原来大家一直寻找的主火炬台早就存在于舞台中。经过火炬手的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搭乘着一朵雪花,升起在鸟巢中央,原来这就是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

    “表演是好(是)坏,点火是成败”,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有这样的说法。“主火炬是什么样子,点火方式是什么,一直是重中之重,它大于所有的文艺表演。”

    时隔14年,张艺谋又一次挑起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大梁,成为世界首位“双奥”总导演。冬奥会紧张筹备开幕之时,也是他导演的电影《狙击手》在春节档上映之际。但与冬奥会比起来,张艺谋对电影宣发投入的精力近乎为零。

    就在两个月前,张艺谋拿到自己第十座中国电影金鸡奖奖杯。他坦言,在自己一生的创作中,奥运的分量远重于电影。

    “首先还没有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机会,两次执导奥运开幕式。电影是职业,但奥运会是不可比的。其次,电影有时候是个人的,个人有感而发,按个人喜好去选择。而奥运会,从做这件事的第一秒开始,你就知道你的身后是国家,是全体中国人,你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代表的不是个人,成功也不是个人的成功。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血,才获得那一晚上的璀璨绽放,这个意义完全不同。”

    “简约”之后如何精彩 这才是关键

    1月20日,大寒,北京大雪纷飞,张艺谋赶紧给冬奥会短片导演打电话问拍得怎么样。“他说昨天已经拍了,我说你今天怎么不拍啊,今天的雪多漂亮,赶紧再去补一些镜头。”

    彼时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5天,张艺谋上面的一番话让那种大型活动执行落地前紧张纷繁、事无巨细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很符合张艺谋一贯的状态,一直创作创新到最后。张艺谋笑道:“干到底,干到赢。”这是他电影《狙击手》里的主题,战斗到最后,也是张艺谋的真实写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奉上了浓墨重彩、鸿篇巨制的开闭幕式,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涌,张艺谋希望将中国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浓缩于此。

    他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作为总导演进入鸟巢时的心情。“2008年,当时鸟巢刚盖好,第一感受就是,真大。全世界能容纳十万观众的体育场不多,开闭幕式在那么大的场馆里展开,很难处理。”张艺谋回忆道。

    很多在鸟巢开过演唱会的人都会有那种感受,巨大而空旷的物理空间是对“凝神聚气”演出的最大挑战。

    在这里,只有人多才会让它显得没那么空——2008年,张艺谋动用了多达一万五千名演员,呈现了时长4小时的开幕式。

    对于2022年的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明确表示,不再使用人海战术。“三千多人(演员),简约、防疫,还要完成在大场景下的仪式。”张艺谋说,“这次时长也比较短,我希望时长不超过100分钟。我们没有专门设文艺表演的板块,而是把演出化到流程里,成为仪式的一部分,衔接起来很自然,整个开幕式一气呵成,难度更大。”

    “简约之后如何精彩,这个问题是要害。两年半以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希望用创意来弥补,用创意来发挥。让它看起来视觉上饱满、空灵、浪漫。这些都是形容词,实施起来,要细化,几天几夜说不完。大家看吧,看这个完成。”

    “用新技术和能掌握到的技能去弥补。科技手段有了以后,未必要用人海战术。”张艺谋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曾表示,将运用诸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和云科技等科技成果,做到场地“人少而不空”。负责开幕式创意设计的工作室负责人王志鹏介绍,整个开幕式就是一场数字科技的盛宴,也是中国数字美学的一次飞跃。

    由“我”到“我们” 张艺谋自己是亲历者

    一说到奥运会主火炬,人们脑海中想到的首先就是一团熊熊烈火,不管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神来一箭,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观众已习惯了放在主火炬台上的“大火”。

    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一分钟,它都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熊熊燃烧的火炬固然是奥运精神的象征,但张艺谋一直在想,它是不是不够环保?“这一次,最后一棒火炬不再需要去点什么,放在火炬台上,它就是火炬。接下来要持续燃烧一个多月的,将是这个小小的火苗。”

    张艺谋称这次火炬的点燃方式是“一叶知秋”。

    “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传达的低碳环保的理念是如此清晰。”张艺谋说,它会成为奥运会历史上一个经典的瞬间。此后的奥运会,如果想做一次低碳环保的实验,请参照北京冬奥。

    奥运火炬庄严地燃烧起来,某种程度上,它的点燃方式暗含了一个国家希望外界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从2008年到2022年,今天,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面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冬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和导演组考虑最多的问题。

    于张艺谋而言,冬奥会的“中国故事”并不意味着一个故事,它是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的世界观,乃至最后让人感觉到,这是中国人的视角,也是人类共同的角度。

    张艺谋介绍,开幕式大的主题与冬奥会口号一致——“一起向未来”。据新华社报道,张艺谋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和西方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希望通过一朵雪花来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但今天大家汇聚在北京,共同成为一朵璀璨的雪花,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理念,和‘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

    2022年当然与2008年时的情形不同,张艺谋认为,2008年是第一次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当时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要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从29个‘大脚印’开始。”

    而这一次的开幕式,将更立足于未来,更立足于“人类的、共同的”。因为无须再过多介绍自己,而是要说“我们一起为了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

    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张艺谋表示,这背后当然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中国人自信心的提升。

    从“我”到“我们”,张艺谋自己就是亲历者。从2008年到现在,他深切感受到这个转变。“2008年的开幕式主要讲‘我’有什么特色,要让人家知道、认识。文化自信后,我的心态发生变化,更多地表达我们。”

    “空灵、浪漫、现代、科技。”张艺谋脑海里浮现出几个词语,“就拿浪漫这个词来说,人幸福了,才懂得去讲浪漫、理解浪漫,浪漫其实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安居乐业、自信了,才会有浪漫的心。浪漫是幸福中国人的感受。”

    “我到今天还是会说,我在学习拍一个好电影”

    放下宏大叙事,更简约更从容。这从张艺谋近两年的电影中也能感知一二,《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都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小角落,一组小群像,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在拍摄电影《狙击手》时,电影《长津湖》已经开拍,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狙击手》只能另辟蹊径。

    在张艺谋看来,《长津湖》是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描述志愿军战士刚入朝鲜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取得胜利。而《狙击手》的故事发生在双方已经进入对峙、谈判阶段,志愿军战士利用双方阵地的犬牙交错,用射程很短的枪狙击敌人。“小切口,局部的,非常普通的,无名的小战争角落。以一个班为战斗集体,一个个写下来,刀刀见肉,每个细节都没有废话,战场上双方都是神枪手,只要你稍有疏忽就是死,这样的决斗很抓人。”

    央视记者对张艺谋说:“大场面的呈现其实你是很在行的。”张艺谋坦言:“因为已经有《长津湖》了,春节档还有《长津湖之水门桥》,大场面已经有了,我是希望拍不一样的东西,当我知道已经有很好的类型时,我会绕开,我还是很想找原创的点。”

    “奥运会开幕式,我最坚持的就是‘三’个词,创意、创意、创意。尽量拍不一样的,观众激发的感动可能是相似的,但样式不一样,文艺作品还是要百花齐放,大家可以选择,这也是文艺繁荣、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凭借《悬崖之上》捧获自己第十座中国电影金鸡奖奖杯时。张艺谋表示,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奥运的分量远重于电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刚结束,媒体围绕着张艺谋,让他打分。“多少人为此时此刻付出多少努力,我只能毫不犹豫地说,我给团队打一百分。”回忆起当年的打分,张艺谋表示,“但我对自己永远不可能一百分。我睡不着觉,总觉得应该这样改那样改,但又只有一次机会。我拉着人说,别人说,可以了可以了导演,你说的那些看不出来。”

    “无论大家叫你什么,‘双奥’导演还是什么,不可以沾沾自喜,是幸运、是机会,让你做了这些事情,而且是职业让你广受瞩目,是职业的特质,不是你自己有多了不起。”张艺谋认为,导演应该和木匠差不多,打一个柜子,手艺非常好,柜子出来大家看到柜子好就完了,实际上你的操作手艺如何好,公众不必知道。

    而电影导演也是一种具有公众性质的职业,所以好像人人都知道导演,导演本身也是个话题。越是这样,张艺谋越是自省:“千万别把自己当根葱,就是一个职业,反倒要敬畏职业本身,活到老学到老,一直要学习,谁比谁聪明多少?未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我到今天还是会说,我在学习拍一个好电影。我希望以小见大,拍出一个好故事,但我要学习。我喜欢电影导演这样的职业,每拍一个故事就是上一门课。”

    如今,影视制作的技术门槛大幅降低,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拍短片、当导演。张艺谋觉得,越是这样,专业导演越要专注于“好故事”。“讲好故事,这个很难,从编剧开始,到表演、技术制作,讲好故事,谈何容易。所以导演要锻炼自己,要学习。”

    记者手记:立春是严寒的最后 也是万物复苏的开始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满目绿色在鸟巢中央涌动生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满了令人激动神往的生命力。

    在构思倒计时的创意时,张艺谋突然得知2月4日开幕式这一天是立春节气。而这并非冬奥会申办团队有意为之,申办过程非常复杂,真没想到挑了一个立春。既然是立春,就是非常好的文化寓意,以24计算倒计时,立春是严寒的最后,也是万物复苏的开始。

    同呼吸共命运,人们站在五环旗下,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在新冠疫情的漫长阻隔下,脆弱又坚强的生命也将在春风的吹拂下,抽枝发芽、重焕新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冬奥会区块链大展身手 业内:行业泡沫期已过

    下一篇

    成都农业新消费:面朝城市,他们在“公园”里种下粮食蔬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