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称,预计春季拉尼娜事件将趋于结束。“从去年秋季以来,我们注意到北方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病虫害越冬死亡率下降,可能增加病虫基数。”
◎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部墒情良好,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
每经记者 李彪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1月29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介绍,1月(1~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3.7℃,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1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9%。
“1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8080条,其中暴雪、大雾预警较去年1月同期同比增加3.7倍和1.2倍。”王亚伟说。
针对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农作物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有人担忧拉尼娜消退,今年将会出现害虫高发,今年的农作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称,预计春季拉尼娜事件将趋于结束。“从去年秋季以来,我们注意到北方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病虫害越冬死亡率下降,可能增加病虫基数。”
拉尼娜消退,今年的农作物需要注意什么?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贾小龙指出,去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了拉尼娜状态。到1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Nino3.4区月海温指数为-1.04℃,较上月(2021年11月)下降0.19℃,持续拉尼娜的状态。最新监测表明,1月以来赤道东太平洋维持偏冷的状态。总体上,从去年8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状态一直在维持。根据业务标准监测和统计,即将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
贾小龙介绍,拉尼娜的状态预计还会持续整个冬季,之后会在波动中逐渐上升,预计春季拉尼娜事件将趋于结束。海洋对整体气候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对后期天气还是有影响的。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因素非常多,拉尼娜是其中一个方面。
“从去年秋季以来,我们注意到北方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病虫害越冬死亡率下降,可能增加病虫基数。”贾小龙说,要做好重点区域的病虫监测,提前做好防控部署,最大程度减轻损失。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部墒情良好,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2月北方冬麦区气温略偏低、降水偏少,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起身影响不大。2月,冬麦区要采取措施保温保墒,根据气象条件、小麦长势和墒情变化,灵活采取施肥和灌溉措施,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正常返青和苗情转化。
对南方来说,2月,浙江南部、江西、福建、湖南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南部、贵州、云南、西藏南部等地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冻害、阴雨寡照天气和农田渍涝害,对农业生产不利。
1月(1~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3.7℃,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1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9%。主要天气事件包括: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3.3次)偏少。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两次过程均具有影响范围广、降雪量大等特点。
王亚伟介绍,春节假日期间(除夕至初六),多弱冷空气活动,北方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接近常年,初一及初五,青海东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有小到中雪;南方多低温阴雨雪天气,需注意防寒保暖和出行安全。
其中,南方主要有两次雨雪过程,第一次是除夕到初一、初二,贵州、湖南、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有小雪或雨夹雪,江南东部、华南有小雨。初一到初二,西藏东部、湖北、苏皖南部、重庆、贵州、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湖南、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湖北东部、苏皖南部、湖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江南中南部、华南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
南方的第二次过程是初五至初六,还将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雨雪分界线位于贵州中部至江南北部一线。春节期间,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2~4℃,其中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北部等地气温偏低,幅度可达5~6℃。
同时,王亚伟强调,春运中后期(2月1日~25日),山西、西藏、陕西、宁夏等地有阶段性降雪过程,湖南、贵州等地的冻雨导致部分路段道路积雪、结冰风险较高,需注意防范可能造成的公路阻断和交通事故。京津冀及长三角等地大雾天气可能对春运交通出行产生不利影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