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AI+制造”第一股正式赴港上市 创新奇智要让产业加速“脱虚向实”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27 22:20

    作为企业级AI细分赛道上的龙头,以及率先向资本市场冲刺的AI独角兽,创新奇智正式在港交所登陆资本市场。

    随着招股工作完成,1月27日,有着“AI+制造”第一股之称的创新奇智,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港股市场中也迎来了AI上市潮中的又一家AI企业新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AI概念股仍属稀缺标的的港股市场,创新奇智的上市,虽只是工业、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却是“AI+制造”普及的一大步,也是AI在工业、制造业尊重业务,深入业务的开始。

    相关券商研报称,市场充分认可AI赛道的长期成长性,中短期市场关注AI的应用场景和落地节奏,AI企业的落地能力成为主要分化。而展望2022年,成熟的应用场景涌现、“十四五”政策密集催化、AI独角兽上市潮开启将成为加速AI行业落地的三大机遇。

    在创新奇智CEO徐辉看来,上市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公司将更加坚定地做企业服务、赋能制造业,从技术、产品、工程、商业化、客户成功等多方面,去助力企业级客户,特别是制造业客户,去降本增效、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它数字化转型的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独角兽们相继走向二级资本市场的舞台,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了一场“脱虚向实”的洗礼,随着创新奇智的上市这种洗礼也将借力资本而悄然加速。

    下月才满四周岁 “AI+制造”第一股入场

    AI市场的火热,并没有因北方的深冬受到影响。1月初,“AI四小龙”的大哥商汤科技上市后的热度还未消,虎年春节临近之时,有着“AI+制造”第一股之称的创新奇智又来了。

    就在1月17日,深耕AI制造赛道创新奇智正式开启全球发售。创新奇智不仅早早吸引到软银等国际投资机构下注,中小投资者的认购热度也超出市场预期,在1月26日公布的配售公告显示,公开认购超近13倍。

    1月27日,在港交所登陆资本市场后,创新奇智也正式成为“AI+制造”第一股。由于创新奇智AI解决方案聚焦工业赛道,在众多AI公司别具一格,该公司于1月27日以“AI+制造第一股”的身份正式登陆港交所。

    对一家下个月才迎来四周岁生日的企业来说,创新奇智的发展速度可谓迅速。与商汤科技等“AI四小龙”相比,成立于2018年2月、创业仅4年的创新奇智,可谓AI行业的后起之秀。

    2018是业界公认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元年,零售、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场景化应用全面铺开,国家也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这一年2月,创新奇智诞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0年收入计算,创新奇智是中国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市场上第3大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领先的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轮AI上市潮中率先“吃肉”的企业之一,在成立仅有四年就完成上市,创新奇智的成功密码源自何处?创新奇智CEO徐辉将创新奇智的DNA概况为4个词—“成长性”“差异性”“稀缺性”和“务实性”。“成长性是第一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们从技术、平台、产品、商业化等方面来配置我们的资源,并且培养像白金卡一样的优质客户,持续产生复购,来助力我们的成长性。”

    这种成长性,也直接体现在具体数据上。创新奇智披露的财务信息显示,从2018年到2019年,创新奇智的营收从人民币3721万元增长到2.29亿元,2020年仍然保持强劲增长直至4.62亿元。2018-2020年的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252.5%。2021前三季营收5.53亿元,同比2020年前三季度增长85.8%。

    营收的强劲增长,也带动了这家企业利润的上升。数据显示,创新奇智的毛利润从2018年的2339万元,到2020年已经增至1.35亿元,2018~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9.8%。2021前三季,创新奇智实现毛利润1.71亿元,相较于2020前三季的8527万元,同比增长100.4%。

    不做猎手做农夫 在AI to B市场深耕制造业

    “在过去四年不到的时间里,创新奇智证明了我们是在这个市场上高速奔跑的一辆跑车,但这个跑车是双轮驱动。”在徐辉看来,前轮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后轮的行业化、商业化,构成了我们双轮驱动的高速模式,去驱动我们的高速、高质量的成长。

    如今,尝到甜头的创新奇智,对成长性则更为坚定。徐辉表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面向未来,我们仍旧会坚定地把成长作为第一战略,从技术、产品、工程、行业、商业化等多方面配置要素,共同助力成长。

    如今,通过策略性聚焦细分赛道,创新奇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领先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提供商,2020年市场份额达2.1%,为第二名的两倍。由此随着此次公司成功上市,创新奇智也有了港股“AI+制造”第一股的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当机器视觉类AI公司扎堆于安防、零售等领域时,创新奇智则将目光聚焦在了玩家较少,但同样具备想象空间的制造、金融赛道之上,这也让其在细分市场独占鳌头。

    事实上,不同于行业之前普遍存在的“空谈技术,难以落地”的窘境,创新奇智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企业级AI市场,专注于服务B端企业客户,根据已有的应用场景来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为400多家客户提供AI产品及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0年中国企业级AI市场规模达约1394亿元,约占整个AI市场的75.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8366亿元,占比增至约80%。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目标市场主要分为to G和to B两个方向。“AI to B”是创新奇智有别于第一代AI公司最大的标签。

    创新奇智成立时,尝到人工智能“头啖汤”的“AI四小龙”们已具备相当规模,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面向政府的智慧安防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以商汤为例,2021上半年智慧城市营收占比高达47.6%,成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创新奇智采取差异化策略,瞄准AI企业服务市场,即AI to B。当然,这与创始人的背景不无关系。作为创新奇智的CEO,徐辉拥有20多年B2B数字化经验,曾在SAP、IBM、微软、万达担任高层管理者,深谙企业服务之道。

    尽管人工智能跟很多行业的结合都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体验的优化,系统性AI解决方案在特定行业能否落地仍然取决于该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商业化潜力以及竞争环境。因此,在服务了多个不同行业后,创新奇智最终选择聚焦于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

    在徐辉看来,创新奇智不是选择做一个“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的猎手,而是做一个很好的农夫。我们好好地耕耘,和客户一起成长,这样才能够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我们希望成为中国企业级客户,尤其是制造企业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这就是创新奇智的耕耘之道。

    从“软硬结合”到“以软为主” 产品及商业化成效明显

    过去三年间,通过从灯塔客户切入市场、打造标杆项目,创新奇智已累计为400余家客户提供基于AI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通过与国家级大型制造龙头企业战略融合,打造AI商业化落地的独特模式,已积累大量标杆案例及行业know-how。

    商业化的确立,也让创新奇智的商业模式收到了不错的回报。收入构成中,制造业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最大。

    招股书显示,“AI+制造”已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1前三季的制造业营收达2.8亿,同比增长251%,“AI+制造”营收占比已提升至50%以上。

    创新奇智在制造业领域的深耕,更多源自我国向制造强国趋势的把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正在经历显著增长,预计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3%,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达到649亿元。

    “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正坚定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徐辉表示,以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来赋能数字化转型,将对中国从制造大国从制造强国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制造业而言,“软硬一体”的AI解决方案通常更易于部署。与传统意义上的纯软件平台不同,创新奇智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支持与工业光源、工业相机、机械手、控制器等外部硬件设备兼容,灵活集成在企业原有生产线上,无需对产线做特殊改造,降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难度和门槛。

    结合早期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加深对行业、场景的理解累积,这一高灵活性的“软硬一体”方案也逐渐帮助创新奇智建立起了护城河。

    护城河建立起来之后,徐辉对创新奇智的产品发展路线图有更深远的规划。创新奇智基于自研的三大专有AI平台,即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旨在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这一组产品及解决方案大多是软硬一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另外一组,软件比例更高,更注重于帮助客户提升信息智能方面的效率,包括数据治理、需求预测、生产数字化、决策支持、市场营销等等。从运行效率到信息智能,从软硬结合到以软为主,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公司定位以及产品化策略的路线图。

    按照这张路线图,可以看出创新奇智日后的软件交付比例会逐渐走高,这对于拉升公司毛利率和盈利水平都有助益。

    商业拓展方面,凭借在“技术”和“行业理解”上建立的双壁垒优势,创新奇智选择采取“1+N”合作与“1×N”的扩张模式,一旦公司从某一应用场景切入,与灯塔客户建立AI产品及解决方案组合,其便可随即透过在相同垂直行业提供服务接洽类似公司,在相同的行业扩张业务。

    由于制造业替换成本相对较高,客户对上游技术供应商较易形成高黏性并产生复购。而随着创新奇智对行业、场景know-how的加强,其便可从过去的项目中抽象出共性部分,形成模块化产品,从而带来收入增长的乘数效应,也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经营奠定了基础。

    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以收入计,创新奇智是中国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市场上第3大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最大的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徐辉看来,受惠于新基建、“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公司有望在制造业赛道获得持续增长。文/彭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涉嫌单位行贿后 聚光科技子公司摊上合同纠纷

    下一篇

    美凯龙:红星控股累计质押股份约11.58亿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