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1月21日,恒誉环保公告,预计2021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50万元到2250万元,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300万元到8500万元,公司股票或在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由此,恒誉环保可能成为科创板首家*ST公司。
科创板退市标准包括“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退市红线,触及该退市红线即被*ST,之后一个年度若未再次触碰各退市红线的,可以撤销*ST,否则就要终止上市。这意味着,2022年恒誉环保需要打个翻身仗,才能继续留在科创板。
恒誉环保在2020年7月上市,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一定技术特色,公司核心产品“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不过,市场才是检验科创成果含金量的试金石,科创板上市公司不是搞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而是参与市场化博弈,需要追求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市场主体,科技创新只有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创造营收和利润,即便科创成果名声再响,没有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样要被市场和科创板所淘汰。
就恒誉环保的案例,笔者有几点思考。
首先,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需兼顾长中短期利益。科创板公司长线基础研究当然可以搞,但同时也要立足当下,公司科技创新、开拓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实际经营效益,由此才能维系上市地位,在做到生存的基础上争取更好发展。
其次,建议进一步提高科创板硬科技属性。一般认为,创新人才数量达到30%以上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建议将“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作为评价科创属性的一个常规指标。另外,目前发明专利数量也是评价科创属性的一个指标,但发明专利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应要求科创板上市公司发明专利达到一定层次。
其三,建议完善科创板退市制度。既然满足科创板定位是在科创板上市的必要门槛,那么对已不再满足科创板定位的上市公司,是否也应建立相应的退市红线?建议尽量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将科创属性与科创板定位划上等号,对于不再具有科创属性的上市公司,将其强制退市,倒逼上市公司持续保持科创本色。
其四,建议完善科创板减持制度。按规定,科创板公司上市时未盈利的,在公司实现盈利前,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但对于其他首发原始股东,却无上述限制。公司一直没有盈利,就意味着没有为公众股东和社会作出实际贡献,原始股东不管是谁,都应遵守相同的限售规则,否则控股股东等也可能以他人代持方式,不到3年就可提前减持,这个漏洞应尽快弥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