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认为,ESG是在社会驱使下必然的转型,也叠加了双碳、叠加了其他因素,让ESG的概念更加丰富。ESG对投资者所带来的附加效益会非常明显。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当ESG投资逐渐得到主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视,在这一趋势下,如何提升公司的ESG治理,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ESG沟通,企业又在进行着怎样的实践?
在1月12日由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办,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商道纵横承办的2022第五届CRO全球责任峰会上,来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交易所、商业咨询机构、实施ESG行动的企业代表们聚焦“ESG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可持续驱动下的未来商业形态和趋势。
商道纵横合伙人刘涛围绕这一议题主持了圆桌讨论。
峰会圆桌对话环节现场 图片来源:商道纵横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在峰会圆桌对话环节表示,“ESG投资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责任、治理。应该说ESG其实是投资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瑾认为,随着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的全面转型,也会让投资从关注经济效益单一指标,去关注更多的社会、环境和责任等等各方面。
那么,ESG到底是不是真正能够作为有效的投资衡量方式?是否能够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回报?
对此,李瑾认为,“可能在2016、2017年之前某个阶段,我们看到ESG的反应并不是非常明显,但随着国内监管机制的转换,之后ESG在资本市场上,在环境保护、绿色、企业负责任的生产行为方面,包括企业违规、信用的惩罚,监管方面有更大的加强,因为这些大的政策环境转换,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这类投资更加关注,让相关的ESG表现更加突出,所以ESG是在社会驱使下必然的转型,也叠加了双碳、叠加了其他因素,让ESG的概念更加丰富。ESG对投资者所带来的附加效益会非常明显。”
李瑾认为,尽管看到ESG有个大的框架,但由于大家对于ESG三个不同维度的理解不同,所以,它的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包括有很多社会评价机构,都有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于ESG赋予不同的内涵。但整体说来,ESG让投资更加关注“风险的管理”和“收益”两个维度。
国际上一直有几种投资的方法,当这些方法运用在中国的ESG投资中,它是否有效?ESG投资如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劲松从作为专营国内高铁的媒体公司视角指出,“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品牌大爆炸的年代,在商品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在情感和利益这两端,会慢慢地从利益端转向情感端,什么是情感端?即是对这个企业品牌价值、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可。”
杜劲松直言,近几年很多国货品牌和他们的商品品牌价值越来越被中国老百姓所认同,从而让他们的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一旦对一个品牌的社会价值或者社会贡献的认同性越来越强,将倒逼着企业去关注社会、关注公益,所以我认为这是必然趋势,这是一种生存的规律,包括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崛起倒逼企业走向ESG。“杜劲松如是说。
作为一家互联网数字化家装平台,齐家网则认为从一个平台在行业中所要承担的责任角度上来说,ESG即从高度上赋予了社会责任的要求。
齐家网高级副总裁田原认为,无论是B端、C端(消费者端),从社会责任角度上来说,ESG投资和它对于工作的推动都是大有作为的。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整个社会在提倡高质量的发展,这是摒弃了过去野蛮的、粗放的、低质量的发展模式,从趋势上来说,这是形势逼人,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去接受和推动。”田原说,这当中,齐家网作为平台企业本身不直接做生产、制造,也不做施工,因此,作为平台管理者的身份更是责无旁贷,可能可以作为的更多一点。
田原举例,这两年齐家网一直在推动绿色环保建材,平台上链接了全行业的上游供应链制造厂,放了全国上万家装修公司。
“在这当中我们怎么推动整个供应链从厂到商、到消费者这三点之间连接,在过程中能做到什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田原说,平台在这当中设门槛、建行业标准,给商家做绿色建材的评估、评审等一系列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那些非绿色、不环保的企业剔除,将缺少这类意识的摒弃在平台之外;另从消费者端口来说,通过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从而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因为这是切切实实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ESG投资确实存在可能带来长期的回报和价值的同时,ESG投资又能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哪些比较直观的,能够感受到的价值?
对此,田原表示,它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有好处,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和提升有好处,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口碑、消费者的口碑,通过口碑的传递和树立,从而进一步带来更多的流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杜劲松则表示,华铁传媒作为媒体平台本身不直接造成碳排放。但作为高铁媒体平台,一方面是ESG投资的践行者,一方面是传播者,华铁更希望能多帮助企业,帮助公益组织,帮助他们从企业利己的角度慢慢转变为企业利他的角度,从而共同推动ESG在中国前进的力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