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周年 跨区域税收协作“经验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06 22:54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两年过去,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2021年10月,国家层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两个月后,《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随之出炉,落地的路线图进一步明晰。

    蓝图之下,基础设施不断“生长”,城市之间“有形”的时空距离已大幅拉近。

    两个例子是,2020年8月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获国家批复。仅13个月后,线路启动建设,推进速度在国内高铁项目中堪称罕见;2021年12月,大足至四川内江高速重庆段、合川至四川安岳高速重庆段两条高速公路同日通车——成渝两地加速迈入“1小时交通圈”。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务合作不断“清障”,经济圈中“无形”的经济联系正在加强。

    税收无疑是其中一个绝佳的观察“切片”。一方面,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最能直观呈现地区经济联系度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活动一举一动都涉及税务服务,各地如何主动“破壁”相互融入,相关的探索创新又如何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都可从成渝地区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努力中“以管窥豹”。

    以点带面 探索成渝地区税收征管一体化“先手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

    涉税事项有调整、办理流程有优化、纳税体验有创新……回看两年,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税务服务是亮眼的领域之一,也最是事无巨细。但格局拉大,税务服务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并非无迹可寻。

    与国家的思路同频,以地区的特点为引,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这是成渝地区税收征管一体化最大的特点。

    跳出成渝看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身负重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正式提出前的2019年,正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期间,中国城市的竞争格局悄然改变,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获益匪浅,“一带一路”倡议,更使两座城市从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开放前沿。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十四五”启幕。2020年的1月和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先后提出和发布,这被认为关乎中国新时代新的战略纵深。

    成都和重庆,如何发挥“双核”作用,辐射带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进步,由此成了最大的期待。

    以成都为例,先紧密联系周边的几座城市,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成为当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近日,国家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也“自上而下”明确了这一点。

    难得的是,从大格局到小区域,众多需求与布局,税务“答卷”一一精准踩点。

    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2018年4月,成都市发票寄递中心就已正式启动运行,成都成为全四川首个开启全域发票“网上申领,邮政配送”的城市。

    作为当时的一大创新举措,发票寄递中心显著方便了当地纳税人,解决了办税服务大厅排队领购发票的一大“堵点”。当年,成都市发票寄递中心寄送包裹210余万件,日均寄递9000余件,单日最高寄递超过2万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建设后,依托原成都市发票寄递中心,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于2020年12月正式运行。这一举动,正是源自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将成德眉资税务同城化,作为探索推进成渝地区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先手棋”。

    “当天申领、当天寄出”,截至2021年12月运行一周年时,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已累计寄递包裹230余万件,发票超过2亿份。如今,“网上申领、邮递寄送”已成为成都都市圈纳税人缴费人的首选。

    打破壁垒 线上跨省“通办”线下服务“同质”

    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新建立的运行模式,通过“发票就近配送”,突破了行政区划限制,进一步减少了发票配送时间,部分接壤区域寄递时间缩短20%。

    但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川渝两地跨省经营纳税人越来越多。省内城市间的税务同城化只是第一步,此后必然要面临省际行政壁垒的突破——两年过去,成渝地区实现涉税事项的跨省“通办”,已从无到有,数量还在不断扩容。

    线上办税,并非是新事物。但一个直观的变化是,以前四川和重庆都有各自的“电子税务局”,若需办理跨省涉税事项,需要分别注册和登录双方电子税务局、分别进行实名认证。如今,纳税人早已可以通过“川渝通办”一个页面,自动跳转到对方电子税务局,实现“无缝”“无感”衔接。

    而看得到的是页面的简化,看不到的更是“一键直达”背后,数不清的探索和创新。

    跨省电子缴库,就是一个直观的例子。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锦江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张强告诉记者,建安行业常常涉及跨省业务。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注册在重庆市的建筑类劳务公司。

    因为在成都市锦江区有建筑劳务业务,该公司需要在锦江区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但以前在重庆无法通过电子税务局直接缴纳跨省税款,必须前往锦江区税务局大厅办理。而根据工程进度,通常这样跨省缴税的频率,是每月一次。

    “2020年以来虽然新增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缴税模式,但由于支付限额和资金安全方面的限制,无法一次性缴纳大额税款。”办税人员表示,“跨省缴库”功能彻底结束了每个月的奔波。

    成渝跨省缴库业务开通后,该公司于2021年1月13日,首次通过电子税务局成功缴纳增值税及附加共计35万余元。从申报、扣款,到下载完税凭证……足不出户,所有操作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后,税务部门先后两批公布的38项“川渝通办”线上业务之一。

    仅这一项成果背后,就不止需要两地税务部门合作,还需协调银行配合。通过财税库银联网通道,打通两地税务、国库、商业银行三方信息系统,统一各系统参数配置,实现网签省外账户三方协议,最终才完成税款的跨省电子缴库。

    而线上“通办”,线下的税务服务也逐渐“同质化”。

    成都市锦江区税务局,实际上也是四川省税务局与重庆市税务局联合确定的涉税服务同质样板试点单位;其办税服务厅,就设有“成渝服务同质化专窗”,专门为来大厅办税的重庆企业开通绿色办税通道,提供同质化服务。

    重庆一家钢铁集团的办税人员,就体验过成都税务的“同质化”服务。因房产产权纠纷,其需要前往成都市锦江区税务局大厅,补缴近二十年的土地使用税等。时间跨度长,期间已发生“营改增”等多种税种变化,工作量大且计算非常复杂。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引导其前往“成渝服务同质化专窗”,专人高效解决了其难题。

    一把尺子 拉平40余项涉税政策执行标准

    另一个川渝两地纳税人共同的困扰,是政策执行口径不一。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税收政策的解读口径一致、执行口径一致是基础。

    实际上,两年来两地税务部门已统一了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筑施工扬尘排污系数等40多项政策执行标准。

    就在2021年最后一天,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及《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了两地62项税收违法违章行为处罚标准。

    “圈内”统一了标准,各地如何落实成了关键。

    以成都为例,建立“天府中央法务区税收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建安行业税收联合监管”,就是成都市税务部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税务执法区域协同的两项创新举措。

    2021年7月,由四川省税务局、成都市税务局、天府新区税务局三级统筹建立的天府中央法务区税收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聚焦调处重大涉税争议、预防国际税收纠纷、提供“一带一路”涉税指引等事项,通过向广大纳税人提供涉税法律服务,着力打造税务法律服务品牌。

    建安行业税收联合监管工作,则是成都市双流区税务局与重庆市渝北区税务局,以现代化、智能化、电子化手段为依托,形成跨区域建安行业分税种涉税风险指标及管理模型,联合开展专项体检,联合实施监管服务,并通过共享跨区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及动态调整情况,对入库试点企业联合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提高了行业税法遵从度。

    毫无疑问,凡此种种的税务合作,不仅为成渝地区双城记圈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更为全国跨区域税收协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努力未来又将撬动区域怎样的经济潜力,值得我们期待。 文/黄谨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满周年,成都青白江区积蓄开放新势能

    下一篇

    借力“双城记” 锦绣郫都建设全国一流影视基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