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范芊芊 每经编辑 张海妮
1月3日晚,福蓉科技(603327,SH;昨日收盘价17.69元)公告称,拟投资50亿元用于建设高精消费电子及新材料高端制造基地项目。
福蓉科技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铝制结构件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近两年,福蓉科技面临产能紧张的问题,为尽快扩充产能,公司还租赁了控股股东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平铝业)的生产线。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消费电子迎来了一波热潮,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产品需求增长,而2021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VR、AR等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也正面临爆发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消费电子产业上游的福蓉科技的产能进一步紧俏。“最近这两年产能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在旺季的时候。”福蓉科技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近两年产能利用率饱和
福蓉科技公告显示,本次项目实施主体为福建省福蓉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再生资源公司)和福建省福蓉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端制造公司),其中再生资源公司主要为高端制造公司提供生产用原材料圆铸锭。
具体来看,再生资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25万吨再生铝及圆铸锭项目”,高端制造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及精深加工项目”及“年产10万吨铝合金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系列项目”,整体项目预计建设将从2022年开始,预计建设周期为六年,总产值合计为每年165亿元。
福蓉科技上一次融资是在上市之际,当时福蓉科技拟募集资金3.8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高精铝制通讯电子新材料及深加工生产建设项目。招股书显示,项目包括2条熔铸生产线(其中1条已于2018年3月建成投产)、6条挤压生产线。
福蓉科技在去年3月25日披露,6条挤压生产线、2条高品质熔铸生产线已建成投入使用。
但IPO募集资金扩充的产能仍然未能满足福蓉科技生产经营的需求。“最近这两年产能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在旺季的时候。”福蓉科技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福蓉科技曾在一则公告中披露,2020年1~6月公司熔铸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为105.98%,生产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材料的大吨位挤压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为97.86%。
为尽快扩充产能,2020年10月,福蓉科技发布公告称,拟租赁并改造控股股东南平铝业现有的1条熔铸生产线、2条挤压生产线。不过,福蓉科技也承诺,拟在未来三年内(2020年10月22日至2023年10月21日)通过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购买资产、建设生产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福蓉科技产能,以期彻底解决关联交易。
消费电子行业或迎热潮
不管是从投资金额,还是从项目建设规模来看,此次福蓉科技投资力度较大。本次项目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年产6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及精深加工项目。
“一期项目新增与现有产能差不多。”福蓉科技方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是否有这么大的行业需求?福蓉科技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建设项目?
福蓉科技的产品为消费电子产品铝制结构件材料,进一步加工后用于制作智能手机的外壳及中框结构件、平板电脑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卡托及按键、穿戴产品结构件等。目前,公司是三星指定供应商,是苹果公司全球200位供应商之一。
福蓉科技方面表示,智能手机相关占比达到50%,另外两大产品与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相关,折叠屏手机铰链等辅助材料的占比较小。
近几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增长率正在逐渐放缓。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4亿部,与2019年相比下降8.8%。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2亿部,年增长率也仅为6.1%。
对此,福蓉科技方面表示:“虽然增长放缓,但绝对数还是很大的,一年有十几亿部,我们一年也才做几千万个,关键要想办法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仅占三星市场份额的20%。”
另外,消费电子是科技创新驱动行业,每一次科技创新在重塑行业业态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兴的产业需求。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电子烟、折叠手机等新兴产品或概念的兴起,或带动消费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热潮。
以折叠手机为例,截至目前,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多家厂商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苹果近几年也布局了多项折叠屏专利。首创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表示,经过前几年的市场培育和技术不断迭代,折叠屏手机将逐渐走向普及,一旦苹果入场,将带动新一轮消费电子增长。
行业产业链景气度高涨,但对于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不足1亿元的福蓉科技来说,50亿的项目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去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福蓉科技的总资产为16.94亿元,净资产为15.74亿元,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9915万元。
对此,福蓉科技在公告中披露,此次项目投资金额来源除了公司自有资金,还有公司融资。至于具体将通过何种方式融资,福蓉科技方面并未透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