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图
《公告》提出,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独资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
独资合伙企业应自持有上述权益性投资之日起30日内,主动向税务机关报送持有权益性投资的情况;公告实施前独资合伙企业已持有权益性投资的,应当在2022年1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报送持有权益性投资的情况。税务机关接到核定征收独资合伙企业报送持有权益性投资情况的,调整其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
这一政策出台是基于哪些考虑?对持有权益性投资的独资合伙企业来说,征税方式的改变会有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
查账征收堵漏税收流失
NBD:您认为出台这一政策是基于哪些考虑?
温来成:我国对中小企业征税实行查账征收、核实征收、定期定额等方式,独资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独资合伙企业一般是中小微型企业,大部分地方以前对这种企业采取定期定额纳税的比较多,税收漏洞多。
个人所得税纳税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源泉扣除,哪个单位给你发劳务报酬或者其他收入就由单位直接扣。另一种是个人自行申报。
像合伙制企业,之前都是合伙人在合伙制企业里面先分配收入,然后各自申报纳税。由于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独资合伙企业,相对来说经营情况比较好,合伙人收入也比较多,如果完全依靠个人申报,可能会有漏洞。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首先是堵住税收流失漏洞。
其次,北交所开市之后,会有大量中小企业上市,涉及很多独资合伙企业,同时也涉及持有人持有的股权收益如何征税的问题。这次对独资合伙企业的权益性资产采用查账方式征税,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另外,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次政策调整也和我们国家现在强调缩小收入差距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有利于企业规范管理
NBD:对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独资合伙企业来说,征税方式改变后会有哪些影响?
温来成:首先,从国家大政方针来讲,尽管这两年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差距仍然存在,事实上也有一些高收入群体偷漏税问题,贫富差距的关注度较高。国家财政税务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这些独资合伙企业的管理应该会更加规范。因为税务局要查账,企业至少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这对企业的规范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一方面要利用税收的方式调节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企业的规范发展,所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应该都会有相应的影响。
NBD: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很多都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如果征税方式改为查账征收方式,会加重这些企业的负担吗?
温来成:这会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发展。在税基一定的情况下,税负是由税率来决定的。现在个人所得税税率没有调整,也就意味着国家并没有加重纳税人的负担。
在此之前,如果独资合伙企业自己申报,也是按照现行税率来缴税。而且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惯例是,采用抽查方式或者随机抽查方式对纳税进行监督。即便之前自己申报,虽然税务局不能够做到每一个申报单都查,但一旦查实,也会按照法律进行严厉处罚,和查账征收的力度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更严格更规范。
之前个人申报时,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查不到自己身上。而查账征收方式就堵住了偷税漏税的漏洞。
与税务筹划行业无关
NBD: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税务筹划这个行业将不复存在,所有明星、艺人、网红的收入将全额纳税,所有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将全额纳税。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温来成:这和税务筹划没有关系。税务筹划也是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使纳税人尽可能减少重复扣税,或者说减少其他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此次调整为查账征收方式对这个行业应该没有影响。这类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也是允许的。
按照我国法律,只要有应税收入、应税行为,都应该全额纳税,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除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类似于直播带货等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了,可能刚开始税务征收管理相关制度等还不健全,所以有的人铤而走险偷税漏税,最近国家对典型案例处罚后,会对其他从业者产生很大的威慑力。
实际上,近几年国家也在反复研究在互联网经济下税收征收征管所面临的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税务部门的征管力量、征管技术还不完善,就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改进,比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税收征管。
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收入,也要分是公司收入还是个人所得。公司的收入是由基金公司来管理,基金公司有的采用公司制,有的是合伙制,合伙制就按照个人所得税各自缴纳,公司制就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来缴税。如果个人在公司有股份,有股息红利收入,再按照个人所得税缴税,根据企业制度的不同来纳税就可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