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有媒体报道,中山大学的专家研究开发出了可以完全代替PVDF的新材料,并且已经在浙江开始量产。 请问公司对此有什么看法,是否有完全代替的可能?
联创股份(300343.SZ)12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我们注意到一些自媒体上的一些关于Z ONE的报道。据专家介绍,Z ONE作为PI的产品范畴,与芳纶、PMMA等一样,并不是新发现、新发明,它们是十几年前行业专家经过无数次对比、论证、筛选后,最终由于其先天存在成本高、分子量低、介电常数低等不足而被淘汰的材料。专家介绍,无论怎样进行深入开发,在目前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和工艺路线下,Z ONE在成本(生产成本、单位使用量)、循环次数(使用寿命)、低温功能(耐候性)这几大电池核心要素方面仍然无法与PVDF相媲美,而且二者相距甚大。 经咨询行业内资深专家,了解到PI材料(Z ONE)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其实十几年前就被国外某全球知名的大型电器公司成功研发并申请了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但是因为其经济性不好、分子量低、介电常数低、即电性能差等天然缺陷,对比PVDF来说,其商业价值很低,所以一直没有进行商品化应用。随着电池领域市场供需关系的日趋均衡,产品价格趋于合理,PI的天然缺陷会被进一步放大,其自身的替代能力会大幅下降,其自身替代PVDF的必要性和意义也会减弱甚至消失。尤其是,PVDF本身还在制备工艺、应用优化等方方面面不断发展,其性能优越性、可靠性会越来越完善。因此,我们认为PVDF在电池正极领域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可替代。
(记者 尹华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