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编辑 李泽东
据央视新闻12月25日报道,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两名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据了解,医院接诊的第一例患者为年轻男性,于12月9日发病,表现为发热、寒战。未予特殊重视,曾就诊于当地诊所,但效果不佳。12月12日,患者症状加重,先后前往当地多家不同医院,诊断不清,因患者病情危重,于12月14日转诊至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医大总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患者有发热、出血(结膜充血)以及肾损害。联合流行病学史(患者家住农村,家中饲养有牛羊,家中院子里及临时打工所在地均有老鼠出没),高度怀疑此患者为流行性出血热。同时全力对患者实施救治,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2月15日,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报提示:患者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检测阳性,依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型)。因病情危重,遂将患者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单间进行隔离救治。
此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也在12月20日上午接诊了第二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目前也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单间隔离救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111362419881
据西安新闻网报道,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各大医院已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西安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醒: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出现发烧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该病的最有效办法。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小部分人发病。病死率约为1%。人不是传染源,一般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不人传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111362317078
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大国,全球90%的病例发生在我国。中国最早于1931年发现本病,1956年将其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多数地区每年有程度不同的发病或流行。
按宿主鼠种不同,肾综合症出血热可分姬鼠型(由黑线姬鼠等传播)和家鼠型(由褐家鼠等传播),姬鼠型病情较重,发病高峰季节为秋冬季,家鼠型相对较轻,发病多在春季。
北京地区以家鼠型为主,近几年每年发病人数均在10例以下。
感染汉坦病毒后,80%以上的人都会显性发病。典型病例有五期临床经过,即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症状及肾脏损害等。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一般将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称之为“三痛”。
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常见于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即“三红”。
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仅有发热等轻微症状,易与感冒混淆。
目前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效药物,多为支持性治疗。只要病人做到“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及就近治疗,多数人预后良好。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粘膜。
(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
1、灭鼠防鼠: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啮齿类动物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灭鼠防鼠是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措施。在农村要借助村委会力量,在城市要紧密依靠社区,科学有效地使用国家许可的化学药物灭鼠。
2、清洁环境: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不要给老鼠提供滋生空间,杂物间定期清理;清洁过程中注意戴好口罩手套,做好消毒。
3、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存放;不吃被鼠啃咬过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4、在野外必须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或螨类叮咬。
5、接种出血热疫苗。我国研制有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