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帆 每经编辑 文多
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于12月20~24日举办,在其中的分论坛2021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的高峰对话环节,多名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展开探讨。
作为红土创新基金新三板投资部总监,谭权胜在投资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他看来,中小企业的投资难度很大。“一是投入产出比低,费了一大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最后投资额度可能也就几百万到一千万;第二是可获得性差,投资机构很难接触到中小企业,企业老板对股权摊薄非常敏感,惜股如金,因此对融资非常谨慎;第三是真正的好公司,它历史上都是靠自有资金去发展,老板对资本市场不懂也不感兴趣,认为企业通过自身也能活得很好,不需要融资。”
谭权胜总结了当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现状:“工信部评出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都是制造业,但事实上,在投资领域,资本对于传统制造业不太感兴趣,也就是说60%的‘专精特新’企业都投不到。除了制造业之外,剩下主要是科技创新和服务业,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团队,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支出非常高,没有办法按照传统的PE方法去估值,对于传统的投资理念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谭权胜还认为,当下的投资,需要对政策战略方向做充分的了解。“现在政府部门对于纯粹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怀有谨慎态度,而对‘实业立国’这种理念是非常推崇的。红土创新在未来五到十年,会加大这种对于中国传统制造业里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和投资。”
对于“专精特新”投资领域是否出现了泡沫,谭权胜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过去在学界有这样的理论,一项技术或者是一项新产业的重大突破,是需要一定的泡沫进行推动,到达一个顶点之后,行业冷静下来往下跌,企业开始沉淀,沉淀之后再出发,这个行业就会稳健持续地发展。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光伏的发展也非常完美地印证了这个理论。”
“如果没有一些泡沫出现,我相信那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也没有办法在泡沫中间得到很多资金。正是因为在泡沫中资本和人才向这个行业蜂拥而至,才能够推动这个行业高速发展。”他最后补充道。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对象提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