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比如,普查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孙好勤说,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
发布多项优质种质资源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十大农作物、十大畜禽、十大水产优异资源。
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有庄红贡米、珍珠玉米、维西糯山药、大果型野生猕猴桃、永兴棉花等;畜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有查吾拉牦牛、凉山黑绵羊、阿克鸡等;水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有长江刀鱼、黑斑原鮡、黄唇鱼、锦绣龙虾、中华鲎等。
这些优异的种质资源要怎样转化为好品种?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
他举了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的例子。钱前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野生稻里发现一株不育株,经过持续的共同攻关努力,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钱前表示,从种质资源到品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它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抗旱、耐盐碱性好、营养高效、株型优良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良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找到这些特性对应的基因,为新品种培育打好基础。
其次,是基因杂交,在发现了优良基因后,通过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手段,将优异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对玉米、水稻等作物,可以通过培育优良的父母本,利用杂种优势,形成杂交玉米、杂交稻这样更优良的种子。对于小麦这样的多倍体作物,还可找到它的具有抗病、多花的偃麦草、冰草等野生亲戚,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将优良基因导入其中,形成突破性新品种。
“优异的性状到优异的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钱前说。
此外,目前还可利用最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利用种质资源所蕴藏的优异基因,开展分子设计育种,快速定向进行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实现新品种培育的目标。“通俗地说,就是需要什么样的优异性状,就用什么样的基因来组合。”
钱前表示,种质资源的魅力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展现不同的长处。“十四五”期间,我国会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将推广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这次发现的优异种质资源下一步如何推广利用?
对此,孙好勤表示,目前的普查工作旨在打好基础,后面的任务更艰巨,技术要求更高。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加快开展普查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接下来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加快开展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的生产性能测定,“不同作物、不同物种后续的工作要求不一样,也就是要把资源的特色优异性状摸清楚。”
二是完成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编目入库工作,对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实施“一品一策”的保护策略,要把每一份种质资源保护好。
三是普查结束后,将向全社会发布农业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孙好勤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的有关部署,重点做好三件事:
首先,要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这次普查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后期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鉴定,把全生长周期的表型性状搞清楚,明确育种可利用的优异基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素材。
其次,要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孙好勤说,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让科研单位、企业和育种家知道种质资源有哪些、在哪里、怎么用。
此外,还要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