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彭水萍
国家统计局网站15日信息显示,2021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1.4%。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7%。
10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9%,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26.7%,影响CPI下降约1.1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4.0%,影响CPI下降约0.9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5.9%,影响CPI上涨约0.3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2.6%,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8.3%,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2021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
环比涨跌幅 (%) |
同比涨跌幅 (%) |
1—10月 同比涨跌幅(%) |
居民消费价格 |
0.7 |
1.5 |
0.7 |
其中:城市 |
0.7 |
1.6 |
0.8 |
农村 |
0.7 |
1.2 |
0.5 |
其中:食品 |
1.7 |
-2.4 |
-1.7 |
非食品 |
0.4 |
2.4 |
1.3 |
其中:消费品 |
1.1 |
1.6 |
0.7 |
服务 |
0.1 |
1.4 |
0.8 |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 |
0.1 |
1.3 |
0.8 |
按类别分 |
|
|
|
一、食品烟酒 |
1.2 |
-0.9 |
-0.5 |
粮 食 |
0.2 |
0.9 |
1.0 |
食 用 油 |
0.3 |
6.4 |
6.9 |
鲜 菜 |
16.6 |
15.9 |
2.7 |
畜 肉 类 |
-1.3 |
-26.7 |
-16.5 |
其中:猪 肉 |
-2.0 |
-44.0 |
-29.5 |
牛 肉 |
0.2 |
1.0 |
3.4 |
羊 肉 |
-0.1 |
2.3 |
6.1 |
水 产 品 |
-2.3 |
8.3 |
9.7 |
蛋 类 |
-1.9 |
12.6 |
9.9 |
奶 类 |
0.0 |
1.4 |
1.9 |
鲜 果 |
2.9 |
0.5 |
2.5 |
卷 烟 |
0.1 |
1.5 |
1.1 |
酒 类 |
0.6 |
2.1 |
2.1 |
二、衣着 |
0.3 |
0.5 |
0.2 |
服 装 |
0.3 |
0.6 |
0.3 |
鞋 类 |
0.1 |
0.1 |
-0.2 |
三、居住 |
0.4 |
1.7 |
0.7 |
租赁房房租 |
-0.1 |
0.8 |
0.3 |
水电燃料 |
2.0 |
4.5 |
1.4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0.3 |
0.9 |
0.3 |
家用器具 |
0.0 |
1.5 |
0.7 |
家庭服务 |
0.2 |
2.9 |
2.6 |
五、交通通信 |
1.0 |
7.0 |
3.7 |
交通工具 |
0.3 |
0.9 |
-0.8 |
交通工具用燃料 |
4.7 |
31.4 |
14.8 |
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 |
0.1 |
1.8 |
1.5 |
通信工具 |
-1.4 |
-0.1 |
5.1 |
通信服务 |
0.0 |
-0.3 |
-0.3 |
邮递服务 |
0.0 |
0.0 |
-0.2 |
六、教育文化娱乐 |
0.2 |
2.9 |
1.7 |
教育服务 |
0.2 |
2.8 |
2.1 |
旅 游 |
0.3 |
4.8 |
0.3 |
七、医疗保健 |
0.2 |
0.6 |
0.4 |
中 药 |
0.2 |
1.8 |
1.6 |
西 药 |
0.0 |
-0.7 |
-1.2 |
医疗服务 |
0.3 |
0.9 |
0.7 |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
0.1 |
-0.5 |
-1.5 |
2021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5%,环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7.1%,环比上涨2.6%。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1%。
国家统计局解读称,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
从同比看,PPI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扩大28.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涨幅在12.0%—59.7%之间,扩大3.2—16.1个百分点。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据测算,在10月份13.5%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11.7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
2021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略降态势,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一、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呈略降态势
据测算,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6%和0.1%,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和0.2%。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5%、0.4%、0.6%和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3%,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
二、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据测算,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0%和6.7%,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1.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7%和2.5%,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4和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和1.0%,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5和0.4个百分点。
10月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好于预期,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农业增产在望,工业增速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向好
10月份,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有望增产。在夏粮比上年增产59.3亿斤、早稻增产14.5亿斤的基础上,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1.3万亿斤以上。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制造业增长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4%。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7.9%、22.2%、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私营企业增长2.4%。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2.0%和51.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6%。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441亿元,同比增长44.7%,两年平均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6%,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
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9.3%。1-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9.8%。1-9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两年平均增长10.6%。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56.0%;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4亿元,同比增长4.9%,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6%,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090亿元,同比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64亿元,同比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5994亿元,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4460亿元,同比增长2.0%。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8.8%。升级类消费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8%、12.6%、11.5%。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11亿元,同比增长14.9%,两年平均增长4.0%。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376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4979亿元,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5823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8%,与1-9月份持平;10月份环比增长0.15%。分领域看,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制造业投资增长1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430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147185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3.8%,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13.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5%、6.0%。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9%、28.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9.8%、15.4%。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9%、10.1%。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3357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9408亿元,增长20.3%;进口13949亿元,增长14.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459亿元。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16727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74892亿元,增长22.5%;进口141835亿元,增长21.8%。1-10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2.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9%。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
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9%,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2%,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比上月增加0.8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9%,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交通通信价格上涨7.0%,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0%,鲜菜价格上涨15.9%,粮食价格上涨0.9%,鲜果价格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7.1%,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6%。1-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10.1%。
总的来看,10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发展韧性继续显现。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发展中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犹存,保持经济稳定恢复仍需加力。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国家统计局网站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4829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