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瑞证券称,其与信达证券于2021年9月30日联合向*ST邦讯董事会、于2021年10月12日联合向监事会发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书面材料,会议材料为两股东联合行文,该提案经过公证处公证邮寄给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收到联合提交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材料后,10月8日,张庆文来到长城国瑞证券进行面谈,明确表示不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基于长城国瑞证券提及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ST邦讯求证,并于12日发送采访函至上市公司披露的邮箱,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收到回复。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明会 每经编辑 陈俊杰
*ST邦讯(300312,SZ)实控人与股东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11月11日晚,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国瑞证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0月8日,*ST邦讯实控人张庆文曾到该司进行面谈,明确表示不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此前,长城国瑞证券和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提请召开股东大会,被*ST邦讯董事会否决。*ST邦讯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表示,没交叉加盖公章不算“联合”,两股东各自持股比例“不够格”。
此外,长城国瑞证券明确表示,不认可张庆文为*ST邦讯实控人。
而就在11月10日,*ST邦讯第一大股东东方证券(600958,SH)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不认定张庆文为*ST邦讯实控人,同时对信达证券和长城国瑞证券依法行使股东权利表示支持。
*ST邦讯在前后两次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阐述了不认为长城国瑞证券及信达证券是“联合提请”的理由——两个股东的函件没有交叉加盖公章,并称相关材料一直掌握在实控人手中,随后董事长兼董秘(注:也是张庆文)未能有效联系到二股东。
长城国瑞证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ST邦讯公告的事项与事实不符。
长城国瑞证券称,其与信达证券于2021年9月30日联合向*ST邦讯董事会、于2021年10月12日联合向监事会发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书面材料,会议材料为两股东联合行文,该提案经过公证处公证邮寄给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收到联合提交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材料后,10月8日,张庆文来到长城国瑞证券进行面谈,明确表示不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10月22日,*ST邦讯向长城国瑞证券发送书面《风险告知书》,文件中明确回复于10月1日收到两股东的函件,并表示*ST邦讯不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同时建议长城国瑞证券撤销该提议。
“上述情况*ST邦讯未进行任何信息披露,并在公告中声称联系不到我方人员。”长城国瑞证券认为,张庆文本人即为董事长兼任董事会秘书,已明确收到股东大会材料,但*ST邦讯在公告中声称“文件由实控人保存,其他人并不知情”,实为拖延公告信息披露。
*ST邦讯向长城国瑞证券发送的《风险告知书》截图(长城国瑞证券供图)
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长城国瑞证券提到张庆文时,都称其为“原实控人”。
截至三季度末,张庆文及其一致行动人戴芙蓉合计持股3.84%,前三大股东东方证券、信达证券及长城国瑞证券合计持股30.23%。*ST邦讯在三季报中表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公司认定董事长张庆文先生仍为实际控制人”。
关于张庆文的实控人地位,三大券商股东都明确对外表达了否认态度。
“经我公司与信达证券协商,双方一致认为在张庆文控制下的上市公司现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已无力扭转经营困境。”长城国瑞证券表示,张庆文因股票质押融资违约,所持有股权均已司法执行划转,目前持有股权降至3.84%且被轮候冻结,同时还存在其他巨额债务。如果张庆文继续控制*ST邦讯,*ST邦讯不但经营风险无法化解,还可能导致*ST邦讯的退市、破产,因此张庆文不应当继续控制*ST邦讯。
除了股权及债务问题外,张庆文此前还存在违规担保、信披违规等问题,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长城国瑞证券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没有明确结论等不得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离职。
此前被投资者认为“态度暧昧”的东方证券也明确表达了态度。11月10日,*ST邦讯第一大股东东方证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也曾表示,该司已于8月6日向*ST邦讯发出《东方证券关于邦讯技术实际控制人认定的意见函》,根据相关法规,不认定张庆文为实际控制人,并将该《意见函》抄送深交所。同时表示,为拯救*ST邦讯免于退市,保护投资者利益,东方证券支持长城国瑞证券和信达证券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我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将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据实公告,尽快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长城国瑞证券表示。
基于长城国瑞证券提及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ST邦讯求证,并于12日发送采访函至上市公司披露的邮箱,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收到回复。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4300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