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以上“两病”患者使用目录药品,费用覆盖超七成,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
每经记者 李彪 实习记者 李明明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于近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六升四降一保障’——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会上,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介绍了《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通过跟踪分析国内31个省份804家医院(含596家三级医院、208家二级及以下医院)用药情况,并结合全国面上数据发现,医保目录内药品使用持续增加,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更加合理;重大疾病治疗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集采和国谈药品价格下降、用量增加,患者用药质量水平提升;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加快,提高了药物可及性、降低了患者负担。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对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医保用药管理成效及政策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通过数据和政策的相互比对,发现在医保持续改革下,医院临床用药呈现“六升四降一保障”的变化。
具体来看:医保目录内药品金额、用量占比不断上升,动态调整初见成效;医保谈判药品金额、用量快速攀升,抗癌药等救命新药可及性显著提高;药品集中采购药品使用人次大幅增长,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药;集采中选仿制药市场份额迅速上升,有力推动仿制药替代;用药质量水平大幅提升,未过评药品市场份额骤减;“两病”(糖尿病和高血压)门诊药品基金支付比例提高,缓解居民用药负担。
医院药品费用占比连续下降,医院内部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集采药品费用占比显著下降,实现了医保基金高效率置换;药品集采显著降低群众人均药品费用,促使通用名和剂型下其他品牌降价;重点监控品种使用情况显著下降,用量跌至原来两成。
九成以上“两病”患者使用目录药品,费用覆盖超七成,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疗保险服务处处长冷家骅认为,随着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肿瘤诊疗所需创新药物价格昂贵、使用途径不规范、市场供应有限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救急救命的好药大量引入,优化了目录结构,改善了医疗生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张兰根据真实世界研究得出,“4+7”带量采购中标药品中,14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具有等效性,能够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价宜的药品。
来自药品企业的代表也表示,医保药品管理改革一方面加速了创新药纳入医保的进程,企业也可以更快从创新投入中得到回报,另一方面产品放量效应为公司提供了稳定、清晰的市场预期,增加企业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和研发投入的决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