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文化部原副部长赵少华:文化碰撞之后是交融,应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05 12:33

    ◎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认为,新形势下,应对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更深入的思考。

    ◎历史发展证明,文化碰撞之后就是交融,各民族应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多运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兰素英    

    11月4日,2021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全球大会在成都与伦敦同步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行,以“世界公园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大会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各会员城市相关负责人以及文化学者,通过连线方式,围绕文化与城市发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阐述了她对城市和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她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居所,也是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新形势下,应对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更深入的思考。 

    赵少华专门提到,成都提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世界公园城市的都市目标,是从不同角度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应对文化和文化建设做更深入的思考 

    这是赵少华第二次参加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去年的论坛上,她提出了“艺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议题。 

    赵少华当时建议,通过城市公共艺术与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满足人们欣赏、游憩、娱乐、消费、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通过特色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识别度,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时隔一年,尤其是持续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赵少华觉得,“应该对文化和文化建设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思考”。 

    “在席卷世界的疫情面前,人类集体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近两年的全球防控中,我们既见证了不同社会治理结构发挥的机制和效果,也感受到了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持续不断地影响(疫情)控制。”赵少华说。

    赵少华感觉到,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艺术等方面都潜藏着拥有巨大力量的文化基底。 

    具体到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社会文明的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要求,对未来十五年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高质量的发展。”赵少华说。 

    文化碰撞之后是交融 

    文化建设如何高质量发展?赵少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民族性是文化的天然属性,民族认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化的认同。世界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根的坚实根基,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赵少华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最首要的。 

    “要提升对于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仅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各个民族都要坚定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也不可避免。“但历史发展证明,文化碰撞之后就是交融。”赵少华说。中华文化强调和而不同,融合共生,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的是仁爱,重的是民本,守的是诚信,崇尚的是正义,必将继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赵少华认为,要注重文化惠民。“精神层面的富足一定离不开物质层面做保证,但物质层面富足的人,精神层面不一定富足。”赵少华表示,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既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0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数据,全国6.4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和相关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8.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半年同期增长了21.8%,两年平均增长了10%。这充分说明,“人民的文化需求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此外,赵少华也认为,应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赵少华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要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世界听懂成都方言 

    2017年,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同年8月,成都成为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近年来,成都不断激发文化人才、文化资本、文化企业的活力,让城市文化全民尊崇、历史文化魅力彰显、城市美学引领崛起,文化已成为成都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每次来到成都,我都感觉到这个城市给我的温度,也看到了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赵少华说。 

    她表示,近几年来,成都构建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先导、富有创意的现代型文化产业体系,在动漫产业、旅游观光、文物博览、电子娱乐等行业,都显现出了强劲的竞争优势。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赵少华认为,成都应该乘势而上,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使数字竞争力赋能文化产业。“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拓展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和三新产业(即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成都要进一步加强传播力建设,“要以讲好中国的故事、成都的故事为着力点,不断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扩大共同认同。” 

    赵少华说:“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多运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搭建起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让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成都的方言。”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 未来成都将成为真正的文化之城与产业之城

    下一篇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辞任董事局主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