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吴永久
作为时下热门的黄金赛道,生物医药吸引了众多VC/PE机构青睐。清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案例数和总投资金额同比增幅均超过70%,其中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领域颇受资本追捧,投资金额达1915亿元,行业升温迅速。
盈科资本是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研究型投资机构,2020年10月,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施正政博士加盟盈科资本,负责投资、孵化面向人类健康需求的突破性创新项目,施正政具有30多年中美两地医学研究和创新药研发经历,过去一年中,他主导投资了艾博生物、康乐卫士、中逸安科、乐威医药等20余家生物医药领军公司。
在近日的专访中,施正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表示,生物医药是名副其实的刚需产业,注定会长期增长,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尚处于快速跟进式创新阶段,原始创新有所萌芽。当下随着大量资金涌入,项目估值处于高位。未来在代差较小的新兴技术领域,中国企业有望实现反超。
生物医药是刚需产业注定会长期增长
NBD:生物医药领域近两年来投融资十分活跃,有观点称其处于技术和产品创新爆发的“寒武纪”时代,您如何看待当下行业所面临的机遇?
施正政:当下的生物医药行业正面临难得机遇,从国内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确定的结构性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拉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其次,随着消费水平、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健康消费正在经历快速升级,人均健康支出有广阔增长空间。
此外,国家药品监管制度迎来重大改革,创新药研发拥有良好政策环境的支持;大量海归回国创业,创新创业人才日益丰富;从退出渠道来看,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生物医药企业投资者带来了顺畅的退出机制,因此我们判断,生物医药是当之无愧的刚需产业,势必成为下一个十年甚至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点。
NBD:从您的观察来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创业现状如何?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中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施正政:今年3月,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发布了《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系列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从医药创新数量及对全球的贡献衡量来看,中国已经从第三梯队进入到第二梯队:截至2020年2月,中国创新在研产品数量与全球首发上市新药数量对全球的贡献率分别为13.9%和6%,而在2015年的贡献比率仅4.1%和2.5%。从创新管线数量上看,2020年中国已经稳居第二梯队之首,与第一梯队美国的差距有所缩小。不过,从上市新药数量上看,与排在首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还有明显差距。总体来看,中国医药创新转型处于加速追赶阶段,部分已经进入“并跑”位置。但是距离“领跑”,比如推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新药,还有需要一些时间。
投资首要标准是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
NBD: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创业情况如何,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施正政: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是非常活跃的,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正不断涌现,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当前的创新大多是“跟随式”创新,“me too”产品多,比如,创新药主要集中于热门靶点,同质化严重,有些“创新”并不创造真正的临床价值。其次是随着行业热度不断提升,大量资金涌入,项目估值随之攀升,部分企业的估值存在虚高、不理性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本土的源头创新能力不足,源头创新力需要多方因素的加持:如基础科学强盛、资金充沛、人才丰富、监管体系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商业医保普及等,目前我们的人才、监管、资金等方面条件相对成熟,但基础学科体系建设仍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尚有较大探索空间,商业医保的普及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源头创新已有所萌芽,未来也会向“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不断演进。
NBD:在这样的背景下,盈科资本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您认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机构该如何构建起自身的竞争壁垒?
施正政:我们投资的首要标准是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在“跟随式”创新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投资项目的评估会更加严格审慎,在生物医药领域做投资,我认为只要牢牢把握住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这一标准,投资回报率自然会随之而来。
其次,我们会重点关注代差较小的新兴技术赛道,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实现源头创新的机会更大甚至能实现反超。
第三是增加早期项目的比率,投早投小,更进一步地,我们希望自己也能创造价值,通过孵化项目贡献于尖端生命科学的发现、颠覆性技术的发明、重磅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目前已有部分孵化式投资项目落地。
第四点,重视和增强机构的赋能能力,盈科资本此前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多年,战略性布局创新药临床研究(CRO)、临床试验执行(SMO)、临床研究数据统计与注册三大行业赛道入口,也收获了一批上市公司,这些产业资源可以为创新企业带来很多帮助,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也能为自身争取更多的领投权和议价权。此外,我们也在尝试“出海”,发掘一些海外的估值更理性、公允的创业项目。
关注面向2030年后人类健康刚需5大疾病
NBD:在你们尝试孵化式投资的过程中,是否观察到在哪些细分领域,中国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施正政:医药合同外包服务CRO、CDMO、SMO领域有较大可能,近年来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CXO行业渗透率也不断攀升,加之国内政策利好、投资机构青睐,这一领域已涌现出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等头部公司。
此外,在代差较小的新兴技术领域,如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AI制药等,中国具备资金和CXO优势,有机会通过高效试错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在部分“微创新”领域,比如对既有药物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再定位等方面的创新,我们已经做得不错;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领域,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以及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罕见病”,其治疗药物的开发,因为占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中国有望先实现突破。
最后是跨界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各类硬科技、与生命科学跨界融合,可能产生新一代的颠覆产品,国内拥有大量优秀工程师、医药研发专业人才,在涉及多学科的跨界创新领域我们可能会有新突破。
NBD:未来盈科资本会重点关注哪些细分领域投资机遇?
施正政: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面向2030年后人类健康刚需的5大疾病领域:
首先是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超级细菌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急需加强针对耐药细菌的超级抗生素和非抗生素药物的开发,以预防超级细菌部分区域甚至全球性大流行。在超级病毒方面,如新冠病毒,我们已深受其害,目前要在疫苗和治疗性药物上双管齐下,尽快终止新冠流行。
第二,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是大势所趋,我们会关注与衰老相关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及综合管理方案。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者将超4000万,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第三是代谢性疾病与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肿瘤的既定危险因素,全球约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体重超标,但目前临床缺乏安全有效的减肥类药物。
第四是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中国的精神疾病同样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最后是难治性癌症的治愈,我们会关注早期筛查技术开发、癌症早期诊断、已有疗法如免疫细胞疗法的优化以及新一代癌症治疗技术的孵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