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募、投、管、退四件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想要做的事情有太多,“老大难”问题就是募资,但随着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各类型引导基金陆续成为活水源头。但与此同时,头部机构依然强势吸金,这也导致市场赚钱效应进一步向头部机构倾斜,“二八分化”格局正在向“一九分化”演变,但总体来看,创投行业的生态健康、有序,北交所正式落地运行之后,退出端或将带给创投行业更多的惊喜。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围绕募、投、管、退四件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想要做的事情有太多,“老大难”问题就是募资,但随着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各类型引导基金陆续成为活水源头。但与此同时,头部机构依然强势吸金,这也导致市场赚钱效应进一步向头部机构倾斜,“二八分化”格局正在向“一九分化”演变,但总体来看,创投行业的生态健康、有序,北交所正式落地运行之后,退出端或将带给创投行业更多的惊喜。
引导基金“下沉式”爆发引活水
资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投端不甘示弱,特别是在政府引导基金的“筑渠引流”下,地方财政精准对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效率不断提升,亦推动整个创投行业从募资端到投资端均有起色。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到2.45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0.88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17.89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机构达到双增长态势。
在创投领域,2021年国内创投市场上半年共计披露6349起融资事件,创近3年来新高,融资金额达7773亿元,创投市场重回资本寒冬前水平。
与此同时,政府引导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新闻频出,有效放大财政资金效能的同时,也推动了各地产业的升级,并逐渐向二三线、地级市以下行政区域下沉,总计基金新设立数逾50只。
投中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大约有近52只引导基金相继在各地设立,以苏州天使母基金为例,今年1月份成立,首期规模60亿元,在随后的4个月里,共有22只子基金通过投决,总认缴金额17.09亿元,子基金总规模近60亿元。
除苏州外,包括山西省朔州市、山东省淄博市等在内的近十地地级市政府在上半年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其中,朔州市华朔金石能源产业转型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达200亿元,重点围绕全市优势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行投资,为当地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财政引导投资工具。
另据记者观察,随着国家发展“专精特新”产业升级的战略步伐,多地政府尤其看重轻资产、高科技项目的引进,成都、杭州、苏州、武汉等地均有配套政策出台,鼓励投资机构与政府合力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不少投资机构因此获得大基金、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支持。
根据投中最新数据统计,从市场投资规模来看,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去年三季度已经回归到疫情前水平,时隔一年之后,今年三季度,市场投资热情再被点燃,VC/PE市场投资规模环比猛增近五成。
机构“头部化”效应加速“一九分化”
资金蓄力一级市场的同时,机构间募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经历疫情阶段之后,创投市场中老牌机构逐渐在行业洗牌中占据有利位置,机构“头部化”效应加剧。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存续的管理人,由于拿不到募资,只能将精力放在投后管理上,裁员、降成本也成为常态;也有一些创投机构因为存量资金耗尽,难以进行投资活动,转型成为投融资服务机构。
从募资端来看,业内持续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投中数据统计显示,2021上半年,占比9%的头部机构为51%的企业提供了53%的资金支持,由此也可看出市场上一半的项目和热钱都集中在这9%的头部机构手中。与往年相比,2021上半年头部机构交易数量增长明显,首次超过市场交易总量50%,占据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头部机构的赚钱效应也在增强,相较以“二八分化”看待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快就会成为“一九分化”,创投行业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资金和项目都在向头部机构集中,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从去年到今年中,高瓴资本连续发生多起投资事件,出手项目超过近200个,不仅如此,也有华盖资本、源码资本、启明创投、高榕资本、鼎晖投资等投资机构逆势拿到了大额募资。
未来,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加强股权投资是焦点所在。随着近期政策对险资参与股权投资再次“松绑”,未来仍有待吸引万亿险资关注,最近一个月,包括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内,一些险企开始申请新牌照进军VC/PE,正试图扩大资金的投资选择面。
北交所激活效应再为创投股东谋福利
选择专精特新进行投资,北交所的落地或将开启创投新纪元,股权流动性有望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在申请挂牌精选层的各家企业当中,部分企业行业优势出众,其潜在创投股东将迎来退出机遇。
需指出的是,成立北交所之后,新三板精选层企业优先具备上市公司条件,但相较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新三板受困流动性差掣肘多年,有的企业市值不增返降,除了申请再融资外很难在新三板市场得到更多便利。
这也变相加剧了基石及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流动迟滞现象,甚至出现了股权投资权益多年未见增长的尴尬。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精选层的公司,由于目前企业市值较低,一方面打击接盘者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同业具备技术壁垒的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的“护城河”更高,因此不具有投资稀缺性属性。
不过,多数企业特别是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在新三板开板早期就已进驻,彼时虽有热钱涌入,但今非昔比,很多被创投股东投资的企业在其挂牌之后就伺机退出,且越到后来,类似股东数量越少,整个新三板市场存在PE、VC机构渗透率偏低的情况。
Wind统计显示,截至10月27日,目前有PE、VC投资的企业数量在新三板市场有1865家,相较于总体7241家企业来看,数量占比26.39%。这一数据较相关机构在科创板IPO的渗透率高达80%以上相形见绌,但需指出的是,虽然小众,但上会申请挂牌精选层的企业中,却多见类似机构的投资身影。
有业内人士预计,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上市之后的市值将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届时将进一步推高股权投资者的权益回报,帮助其在二级市场乃至股权转让方面获得更多流动性条件,助力各类机构的退出。
可见,优势企业发起再融资计划时,依然有机构愿意捧场,但相较此前的做市商制度,以及精选层引入混合做市商制度对股权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未来北交所的成立或将彻底改变当前困境。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4118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