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A股电力股带来提振,且在电价改革的趋势以及影响范围方面,官方亦给出明确答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煤电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火电企业扭亏为盈,同时,也将给高耗能企业的用电成本带来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诸如有色、钢铁、PVC甚至汽车等重化工行业的电力成本或将因此而上升,随着部分高估板块急需业绩消化,未来盈利动能的改变或将在机构投资者的去留问题上形成分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相比电力企业上半年公募持仓大不如去年底的情况,有色钢铁汽车等则在半年内吸金无数,随着三季报陆续披露,机构调仓的思路或据此发生变化。
火电企业面临扭亏机遇
《通知》明确,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围绕此次电改的重大突破,投资界反应迅速,二级市场上,截至10月12日收盘,新中港、金房节能等拉升封涨停板,赣能股份、杭州热电等电力股集体拉升。同时也对帮助相关企业优化低能耗减排技术的创新技术团队带来商机,创投机构此前早已深耕于此。
这并非是电价改革的首例,此前国家也针对电力企业供电成本升高,适度在电价和企业用电方式上作出调控。对于本次调控的意义,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明确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的幅度限制,有利于引导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多上浮一些,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传导发电成本上升压力。万劲松表示:“市场交易电价可能出现上浮,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但需要分用户类别来看。对高耗能企业而言,就是要让它多付费。”
另一方面,煤电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亦有助于保障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全社会用电量中工商业用电量占比约为70%,其中40%左右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上浮范围扩大后火电企业平均上网电价将有较大提升,保障火电企业盈利能力。
事实上,电价上调目的也在缓解“电荒”压力。有分析人士指出,包括钢铁、有色、PVC甚至汽车等重化工行业均是高耗能行业,“电荒”如果加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中期来看,不少上市公司的盈利空间会被压缩。
可见,随着电价调控的深化,电价上调的预期愈演愈烈,结合官方指示精神和实际情况,未来电力企业中特别是火电企业的盈利状况或将迎来扭亏机遇,但一众高耗能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将因此升高。
主力资金尚未形成共识
电力作为资源性产品,其本身也具有商品属性,但在“计划电”调控下,目前煤价高企、电价受抑的情况也使得此类资源性产品的实际价值在市场中严重被低估。有分析指出,持续盈利不佳会导致电力行业整体估值偏低,其资源性未充分得到体现。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火电未来10年仍为电力系统转型期的中流砥柱,可以预期“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终将逐步修正。“届时火电周期性弱化、回归公用事业属性,将以稳定的ROE回报,创造充裕的现金流,支撑可观的分红规模或转型发展的资本开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行业估值惨淡,机构资金打满电力股的意愿并不算强,虽然10月12日的行情有电力股助推,但除了闽东电力涨停和少数个股上涨外,大部分电力股仍处跌势,跌幅超过5%的电力股多达11只,吉电股份跌停报收。
有投资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以公募为代表的主力资金还未形成重仓电力股的共识,核心还在于其业绩压力需要出清,不排除四季度内调仓思路改变。“因为此次电改推高的企业用电成本中,顺周期行业公司较多,也是此前估值提升较为明显和迅速的领域,这部分资金调仓至火电企业符合成长股低吸的策略,也有助于消化高位品种的估值。”
今年上半年,相比钢铁、有色、汽车等板块备受公募基金青睐,电力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以火电企业为例,华能国际、内蒙华电等企业上半年基金持股数量较去年底有明显下降,与前年甚至更早时年报统计公募持股情况相差更为明显。
华能国际上半年基金持股1.46亿股,低于去年底1.63亿股,2019年底时曾被基金持股2.01亿股,2018年底为3.92亿股。其中,北上资金在上半年减持殆尽,相比2020年底陆股通持股数量为1.68亿股,今年年中已无数据记载。内蒙华电也是类似情况。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三季报陆续披露,机构调仓的思路或因此发生变化,特别是煤电电价上浮也有望推动绿电溢价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运营企业也将迎来机遇。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煤电价格市场化机制改革加速,煤电绿电全面受益,发改委适度增加煤炭进口,支持地方和企业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新旧能源青黄不接的情形将有所缓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