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核潜艇撞到的是“黄花鱼养殖箱”?撞击到底发生在南海什么位置?央视揭秘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0-13 19:11

    每经编辑 彭水萍

    10月2日,美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与不明物体相撞,造成多人受伤。

    这次撞击事件,疑点重重,美国核潜艇到底撞到了什么?此事引发各方关注。甚至有传言称“核潜艇撞上南海黄花鱼养殖箱”,这种传闻可信吗?事故发生地到底在哪里?美核潜艇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为何出现在此?“央视军事披露”对此进行了揭秘

    美军核潜艇事故具体发生在哪?

    据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报道,“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与不明物体相撞后,已返回关岛进行评估和维修。而美军和美媒提及此次核潜艇事故发生在印太地区国际水域或南海国际水域,又到底指向哪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长期跟踪南海问题的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借助船舶自动跟踪系统、空中广播自动监视系统和遥感卫星影像等开源数据监测到,10月3日上午10时左右,在西沙群岛东南约48.7海里处,发现一艘疑似“海狼”级潜艇处于上浮航行状态。随后监测到的路线显示,这艘潜艇驶向关岛。

    图片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说:“我们判断该核潜艇大概是10月2日下午或晚上发生的事故。根据3日的影像,倒推10到20个小时,结合上浮时的航行速度,再往北推200海里左右,发生事故的位置很可能在海南岛以南、西沙群岛以北,即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巴士海峡的三角区域中间,这也是美军在南海一个非常活跃的区域。”

    “当然水下是整个海军作战和行动中间最不可知的,所以确切的信息确切的消息谁都没法获知。但我们从公开的信息判断,根据美军核潜艇在南海的通常活动情况,其活动重点,就在这片三角区域,离我们非常近,这次事故肯定大概率也是在这个地方发生。”胡波强调。

    美军核潜艇为何出现在这片海域?

    图片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胡波认为:“10月4日上午,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从巴士海峡进来,按照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部署方式,攻击型核潜艇要部署在航母打击群前300到500公里的位置,10月2日,如果它是配属航母行动的话,核潜艇很显然也在我们刚才讲的三角区域。另外,如果参照美国在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做法,将攻击型核潜艇用来蹲守对手核潜艇的港口。这样的话,它离相关港口不会太远,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它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高强度钢板组合建造的核潜艇,为何能被撞伤?

    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海狼”级攻击核潜艇集美国海军先进技术于一身。除了核潜艇艏艉部位相对薄弱外,壳体采用高强度钢板组合建造。到底是什么样的物体,能让一艘水下排水量超过9000吨的庞然大物被撞伤呢?

    潜艇技术专家分析,“康涅狄格”号撞上的是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并且比较坚固的物体。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针对此次潜艇事故,美媒采访了一位曾在美军潜艇部队服役的声呐兵,他认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在南海发生潜艇碰撞的风险更高,因为这里是各类船只通行的繁忙地区,而频繁的活动使得潜艇被动声呐效果减弱。另外,大型潜艇在南海航行非常具有挑战性,由于南海海域底部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某些区域深度变化突然。

    核潜艇撞上黄花鱼养殖箱?

    近日,网络热传“南海黄花鱼养殖箱被不明物体碰撞,造成约5万斤黄花鱼及海洋养殖产品脱逃”。国防军事频道记者采访海南网箱养殖企业负责人,对方表示,海南不养黄花鱼,网箱一般设置在浅海,并且不超过海岸线20公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深水网箱养殖主要生产金鲳鱼、军曹鱼等海鱼。因此潜艇在南海撞上网箱的概率很低。

    而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碰撞后事故图,大都为“海狼”级每年冬天参加美军在北极举行的年度冰下试验产生的损伤。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核潜艇一旦发生核泄漏有多可怕?

    作为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碰撞事故还引发外界特殊忧虑。“海狼”级核潜艇安装有一台S6W反应堆系统,使用武器级高浓缩铀作为燃料,动力系统轴功率高达52000马力。一旦发生水下碰撞导致核泄漏,将会对海洋产生怎样的后果?

    对此,军事专家杜文龙认为:“核潜艇反应堆使用高浓缩铀,和核电站使用的工业级浓缩铀不一样。9000多吨排水量的核潜艇一旦在水下发生核泄漏,后果会非常严重。

    核潜艇在水下如果出现艇壳破裂,或是反应堆泄漏,危害的不光是某一海域。核燃料半衰期很长,一旦污染海水、水生植物、海洋动物等,污染将会由点向面进行扩展,并随着洋流在全球范围内构成重大影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央视军事披露”、国防军事频道

    封面图片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ST达志: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延期

    下一篇

    临床受试者亲述CAR-T治疗始末 120万一针的“天价抗癌药”能否真正普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