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郭荣村 实习记者 陈浩 每经编辑 陈俊杰
9月27日晚间,搜于特(002503,SZ;昨日收盘价1.54元)回复深交所半年报问询函,对存货跌价的原因和合理性进行了说明。公司表示,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是合理的,不存在利用不合理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业绩洗大澡的情形。
8月29日,搜于特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7.98亿元,同比下降26.68%,归母净利润为-13.35亿元,同比下降3963.43%。公司表示,为偿还利息、支付供应商货款、仓储租赁费、工资等生产经营支出,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库存商品的处置力度,对账面余额6.13亿的原材料布类及15.82亿的服装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大力度降价促销,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12.0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业绩大幅跳水的同时,搜于特也深陷债务危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29.61亿元;截至9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14.51亿元。
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大降
今年上半年,搜于特实现营收27.98亿元,同比下降26.68%,归母净利润为-13.35亿元,同比下降3963.43%。对于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搜于特在半年报中表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造成公司业务严重下滑、库存大幅增加、资金十分紧张,其影响蔓延至2021年度;2021年以来,公司资金紧张,流动性短缺,对品牌服饰和供应链管理两大主要业务的销售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搜于特还在半年报中称,为偿还利息、支付供应商货款、仓储租赁费、工资等生产经营支出,公司于2021年7月14日审议通过《关于对公司库存存货进行大力度降价促销的议案》,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库存商品的处置力度,对账面余额6.13亿的原材料布类及15.82亿的服装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大力度降价促销,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05亿元。
上述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原因以及计提金额是否合理。
搜于特在回函中表示,上半年度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因主要系服装业务终端门店减少,终端零售能力下降,公司流动性困难不能及时供货;公司品牌服饰货品生产模式调整为以采取直接外部采购成品为主,之前为生产服装备用的原材料将全部用于对外销售,由于此部分原材料是为自有服装生产准备的,具有一定的个性,市场可接受度不高,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公司资金紧张,急需回笼资金,未来将对存货进行大力度降价促销。
公司还表示,上半年度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高于2020年度,是因为公司流动资金紧张,下半年需要大力度进行存货促销以偿还利息、工资、供应商货款等;公司在报告期末考虑根据未来的存货促销政策的执行情况,结合存货的库龄、状态、市场销售情况等因素,重新对存货预计可回收净值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是合理的,不存在利用不合理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业绩洗大澡的情形。
公司目前深陷债务危机
2021年半年报显示,搜于特短期借款余额达29.6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19%;截至2020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5.81亿元,较期初下降48.86%,其中银行存款为4.06亿元,受限的货币资金为1.83亿元。而根据搜于特于8月30日披露的《关于新增部分逾期债务及部分资产被冻结的公告》,截至2021年8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13.8亿元,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6.57%;公司及子公司合计被冻结银行账户74个,占上述公司账户总数136个的54.41%,被冻结的资金余额合计1171.9万元。
半年报还显示,自2021年以来,公司及子公司多笔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违约,多家金融机构已提起诉讼或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多宗土地房产和投资股权等资产被法院查封。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偿还上述逾期债务及解除上述冻结事项的进展情况,后续偿还短期借款、应对债务逾期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上述风险事项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预计产生的影响。
搜于特在回函中表示,截至2021年9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14.51亿元,占公司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8.43%;公司及子公司合计被冻结银行账户仍为74个,被冻结的资金余额合计为1234万元。
对于后续债务清偿的具体措施,公司表示将继续裁减富余员工,压缩开支,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管理成本,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对现有库存存货继续开展降价促销活动,回笼资金;调整公司经营模式,将公司品牌服饰“潮流前线”货品生产模式调整为以直接外部采购成品为主;在做好纺织服装业务的基础上,继续谋求转型,探索公司运营发展新路径,为公司发展开辟新空间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就如何改善经营的相关问题采访搜于特,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公告中已有详细说明,以公告为准。9月29日收盘,搜于特报收1.54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1%。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