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帆 每经编辑 魏官红
9月28日~10月3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在中国航展的主论坛——2021中国国际无人装备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发表了题为《无人机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的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中国航展主论坛上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帆 摄
刘大响分析称,在通航领域,无人机具备成本低、效果好、用途多、限制少、能源新等特点。首先,无人机的设计、材料、制造、试验和使用成本都较低,3D打印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使成本持续降低;其次,无人机可执行很多有人机无法执行的任务,可到达有人机到达不了的地方,可“不知疲倦”地工作;第三,无人机对动力无特殊苛刻的要求,采用太阳能和氢燃料电池均可大大减少污染;此外,在战法上,“联合作战”时无人机可成为有人机的先锋、眼睛和耳朵,“蜂群作战”时会使敌方防不胜防。
“尤其是对于距地面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域(也称临近空间),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无人机在这个区域进行持续的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导航、电子战、导弹防御、空间对抗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是陆、海、空、天装备的重要补充力量。”刘大响表示,目前临近空间已成为世界无人机武器装备发展争夺的焦点领域。
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将迎来发展新高潮,主要体现在:一是无人机将成为未来空中作战机器人;二是无人机将成为快递物流的主力军,做到点对点,到达偏远山区和人口稀少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民用消费型无人机按需定制、百花齐放。
刘大响最后提醒道,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标准规范制定、适航审定、军民融合、人员培训还需进一步完善,安全、动力、“黑飞”、“抗劫持”等问题仍有待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