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星
9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布会现场,有媒体关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会不会进一步增加。
对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减负不仅是广大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清理规范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记者注意到,同日,《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对外发布,要求把准变异形态,对不合规的学科类培训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和社会把目光转向了学校教育。有业内人士认为,各地在执行“双减”政策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求学校教育履行更多职责的措施,部分社会公众在为这些措施叫好,但也有人担心,接下来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会加重。
任友群表示,教师减负政策实施近两年,各地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出台了教师减负措施及清单,有些是出台了“白名单”,有些出台了“黑名单”,建立了统筹规范的相关制度,减少了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任友群进一步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督促指导各地将教师减负工作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不只是单纯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也要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按需增加教师编制名额,实行弹性工作制、适当通过购买服务完善课后服务环节等,都是值得探索的路径。”
严查变相违规开展培训
9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通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双减”政策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培训机构由“地上”转入“地下”,改头换面,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严重干扰政策执行,给改革推进造成阻碍。
上述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组织严肃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同时注重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地见效。对有关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的问题线索,教育部第一时间协调、督促有关地方开展核查,并及时上报核查和处理结果;要求各地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记者注意到,《通知》对学科类培训行为的变异形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的行为包括,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