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可嘉 每经编辑 文多
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于9月7日在成都举行,活动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委网信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
本届论坛以“数字助力 绿色发展”为主题。对此,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数字化,要协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和金融资本的赋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谈数字化与碳中和关系
NBD:如何理解数字化手段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
谢玉红:一方面,数字科技将在C端助力城市生活提效减排。智慧城市融合城市管理和数字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城市运行,为居民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另一方面,数字科技也将助力B端工业生产提效减排。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企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让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有效减少,实现节能增效。
NBD:哪些场景已在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谢玉红:“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的两大驱动力。城市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而智慧城市建设是碳中和全面展开的最好抓手,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等,则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可通过建设全国碳排放数据库,全面、动态、系统掌握碳排放水平、行业及地区的分布,以便精准高效监测与管理;产业层面,通过控制工业领域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基建层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环保方面,则可通过推动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转变,借助城市智能终端打好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谈数字化助力低碳减排
NBD:中华环保联合会目前在哪些方面利用了数字化手段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谢玉红:我们成立了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关注绿色低碳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消费端及公众碳减排的场景,发挥政策引领、企业资源和公众力量之间的桥梁作用,搭建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和循环经济数字化互联平台。
NBD:在利用数字化平台带动民众参与低碳减排的过程中,具体作了哪些尝试?又面临着什么挑战?
谢玉红:2021年我们和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益起低碳”资助项目,这其中包含了如绿色出行、绿色离校、回收再生等多类活动,带动学生、市民、行业等共同参与。此外,在近期举办的“公众参与低碳发展”论坛上,“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也在大众面前亮相,绿普惠云是以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为依托,建设个人、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碳账本,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
建立碳账本首先要解决统一标准的问题,目前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主导的数字化带动公民减排的碳普惠模式,都缺少统一适用的碳减排计量标准,导致各地方碳普惠市场相互隔离,无法连通,减排量重复计算。
此外,由于公民消费端碳排放中,减排激励具有比较小、分散、难以奏效的特点,为破解全民碳减排的难题,我们也在探索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多方共赢,共同实现全民碳减排的目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