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理念需改变 数据连接能源互联网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4 20:49

    ◎“老百姓和企业以后不仅是能源的消费者,还可能是个生产者。电网将来就要跟这些分布式的电源和需求侧打交道。这么多的因素靠什么连起来?数字。数据流带动信息流,带动能源流、电力流。”

    ◎“让数据中心建到西部去。中国西部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与其)把这些能源不远万里传到东部再弄大数据,还不如把这些产业弄到西部去,就地使用太阳能、风能这些非化石能源。”

    每经记者 韩阳    每经实习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文多    

    数字技术助力碳中和成为大趋势。

    那么,数字技术会如何驱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又如何推动低碳转型跨越?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将在成都召开,政、产、学、研齐聚力,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方案。

    论坛召开前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以及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聚焦能源革命中的产业变革,探讨数字技术给我国“30•60”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

    NBD:您之前提到“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杜祥琬:首先,我们国家还在发展中阶段,我们的经济、能源都还要有所增长,必要的增长是我们的前提。

    那为什么说不能理解成“冲高峰”?这要把2030年前碳达峰的要求跟其他几个指标联系起来,统一考虑。比如说,碳排放的绝对值要在2030年前达峰,同时碳排放强度(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这个过程中要降低,而且要比2005年降低65%以上。降低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是技术进步,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所以要把碳达峰理解为低碳发展的阶段目标,不是峰值越高越好。

    碳达峰不要太高,还有一个意义。达峰以后,我们要瞄准碳中和走,这个峰值越高,将来碳中和的初始条件就越高,为了碳中和花的代价就越大。所以在保证我们经济增长和能源增长的必要前提下,峰值尽可能低一点的好。

    NBD:您建议如何防止地方上的“冲高锋”?

    杜祥琬:关键在于产业,老的发展理念需要改变,要从“摊大饼”式的发展走向高附加值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中央一再强调的“双高项目”,该下的要坚决下来。

    有些高耗能产业在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该认识到它(已经)饱和了。“十四五”期间,出于经济发展所需,大概我们的年能源增长还会在2%左右,但是这个增量可以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加上一部分天然气来解决。

    NBD:“双碳”目标意味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将变为怎样的格局?

    杜祥琬:200多年前,正因为有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人类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现在绿色能源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条件,使人类可以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双碳目标实际上是(这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而整个能源革命就是要以非化石能源的逐步增长,来逐步地替代化石能源。但是在非化石能源增大的过程中,跟原来的化石能源存在一个协调互补的过程,要做好协调互补工作,此消彼长、稳步改变。

    数据流带动能源流

    NBD:您认为要如何理解数字碳中和与碳中和的关系?

    杜祥琬:从能源角度说,将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复杂得多。过去电网就是一个传输平台,现在成了一个能源互联网,电网是它的枢纽。

    电网要接受多能互补的能源,传给用户之前还必须结合很多储能技术;现在的电源形式,过去长期都是集中式的,以后还有分布式的;老百姓和企业以后不仅是能源的消费者,还可能是个生产者。电网将来就要跟这些分布式的电源和需求侧打交道。

    这么多的因素靠什么连起来?数字。数据流带动信息流,带动能源流、电力流。大数据的计算、管理不光是提高效率,如果用得好,数字本身就成了一种生产力。

    NBD:政府在推动低碳发展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

    杜祥琬:碳达峰、碳中和、开展能源转型其实给政府出了不少新题目,管理起来比过去要复杂。一个电力系统、能源系统的要素多起来了,而且各个要素之间就靠数据来联系。所以政府不光要懂数据,还要发展数据的水平和能力。

    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各有各的重要性。政府要制定好政策,让他们之间协调配合好,比如说传统的电力和传统的能源要逐步减少,而(新能源)那一头要逐步增加,同时政策导向又要方向明确,不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NBD:关于数据产业的布局,您有何建议?

    杜祥琬:数据产业本身也很耗能,现在中国大概2%的电力都给数据拿去了。我有一个想法,让数据中心建到西部去。中国西部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与其)把这些能源不远万里传到东部再弄大数据,还不如把这些产业弄到西部去,就地使用太阳能、风能这些非化石能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员工讨要8000元工资,老板竟用一角硬币支付,一数还只有3.5万枚,网友们怒了

    下一篇

    每经21点|应对边境疫情防控持久战,云南德宏出台21条扶持政策措施;受“脱欧”影响,德国赴英留学生人数减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