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实体书店复活启示录:选对城、选好书,以空间换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31 15:32

    高昂的房租、攀升的人力成本、电商巨头的冲击,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实体书店几乎已跌落底谷。想让书店活下去,就必须从商业上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苏娜

    去年疫情期间,单向街唯一营业的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5本书,其中一半还是同事买走的。对这个本来就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意味着绝境。

    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披露,2020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下滑;全年大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也有1573家书店关门。

    高昂的房租、攀升的人力成本、电商巨头的冲击,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实体书店几乎已跌落底谷。想让书店活下去,就必须从商业上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于世纪朵云而言,书店与城市地标相结合的这条路,虽然带来了极高的房租成本,却因打开独特场景而提升了竞争实力。上海中心大厦52层高空中,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以来,保持着高人气,虽受疫情限流影响,2020年12月营业额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

    今年8月下旬,诞生于上海的朵云书院品牌首次来到成都开业新店,坐落在一条被街舞广场、儿童游乐、购物商城、灯光秀等多种跨界元素包围的交子大道,成都的朵云书院又是一次有意思的场景实验。艰难冰冷的现实环境中,实体书店如何迎来复苏之光?运营朵云书院、思南书局等品牌的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把书店开在上海之巅,昂贵的租金值得吗

    “可能没有第二个城市会把这样重要的位置给一家书店,这是离天空最近的书店。”2019年8月,朵云书院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52楼开业之际,作家余华站在店堂中央感慨道。占尽“地利”的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后,排队人潮一度要等待几个小时。

    2018年,上海市属国企世纪出版集团接到任务,要在上海开一批连锁化、功能多元的复合型书店。“在新型实体书店的业态中,我们是一个后来者、追随者,但当时领导给我的要求很高,希望我们首战必胜、弯道超车或者甚至是换道超车。”凌云回忆道。

    作为曾经的资深媒体人,凌云对营造品牌的话题性有着敏锐的认知。凌云想到的首要因素就是选择地标性的建筑开店,开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书店会是什么样的?开在一家原来教堂里的书店是什么样的?开在冯玉祥将军的故居的书店是什么样的?创新这样的书店场景设置,引发读者们天然好奇,迅速帮世纪朵云打开局面。

    “在早期,它确实帮助我们最快地聚集了大量的客流。因为有大量人流集聚,让我们书院这样一个新兴品牌迅速为社会公众认知。”凌云表示,“此外,由于我们选址的独特性,也让我们与同行的竞争中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可想要进入到这样的地标性物业,成本也实属高昂,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

    “我们租用这些物业的租金肯定是不低的,而且手中拥有这么好空间的业主,他们的心态是‘皇帝嫁女儿不愁嫁’,所以为了和‘公主’相匹配,朵云书院在工程设计上还投入了大量成本。”凌云说,“但与刚刚说到的上述效应相比,综合评估下来,我觉得这些投入还是划算的。”

    放眼目前世纪朵云在上海的五家门店,所在地均为地理辨识度很高的空间。坐落在欧式四层洋房的思南书局,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居,也曾是著名诗人柳亚子读书写作的故地。朵云书院·广富林店选址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内,一栋两层的微派建筑明代高房内,总面积1600平方米。“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纵向还是横向看,选址在这里,可以说是 ‘人文心脏’。”凌云说。

     

     

    盈利模式再求索,新型书店掀场景革命

    疫情让实体书店措手不及,凌云也同样倍感艰难。

    “我们恰恰在2019年12月底开了一家新店,一个月以后就遭遇了疫情,线下人流量减少、交易量明显萎缩。”凌云坦言。

    为了积极自救,世纪朵云开发了线上业务。“我们把线下读书会平移到线上去,并发动员工、店长做微信圈层营销,也算弥补了一些书店开创之初线上能力不足的基因。一年多来疫情的反复,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疫情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现实。”

    “所以我们做好了降低门店线下收益对营收影响的心理预期,尽可能多地提高线上的业务品种,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可面对线上更广大用户的系统平台。希望未来真正让这家公司实现线上线下双轨运营,我的愿景是某一天我们的线上收入比重逐渐接近线下收入。”凌云说。

    即便如此,凌云仍然认为,线下实体书店有着线上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一样,书店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必需品。

    未来的书店走向何方?对于普通顾客来说,这是一个“我们想要营造什么样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对于很多实体书店的店主来说,这是一个如何突出重围、努力活下去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意识到,书店作为精神文化阵地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政策,将新型实体书店扶上马再送一程。而政策帮扶之外,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才是长久之计。诞生在台北的诚品书店和东京的茑屋书店,让书店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的可能——从单纯卖书,变为“书店+咖啡+文创+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复合经营。现在国内的新型实体书店品牌,无论是方所、钟书阁、西西弗、言几又、文轩轩客会……几乎都在努力将书店变成一种全新的“文化景点”和城市生活形态。

    “从创办之初,我们就定位为一家‘图书发行商+文化服务商+空间运营商’三位一体的公司。”凌云分析道,“我们的商业逻辑是空间换时间,如果我的用户、读者们愿意被空间的场景所吸引而来,愿意把时间滞留在这个空间中,我们的商业机会就来了。买本书、买杯咖啡、听场讲座、做一场付费手工等等,都是我们除了图书销售外的商业模式。”

    据凌云透露,世纪朵云目前的图书收入占比15%-18%,文创大约在16%-20%,占比最大的是咖啡和饮品收入约50%,还有10%左右的新型业态收入。“有人会租我们的场景办一场活动,甚至有个客户租用我们的空间来求婚。一些汽车品牌把某款车放在我们空间中展示数日并支付广告费。还有就是我们得到四川、浙江等地的认可,有机会将朵云的品牌输出。这三种就是目前的新业态收入来源。”

    “朵云品牌第一次走出上海是浙江黄岩,第一次进入西南是四川成都。”凌云说,成都的书店非常多,且独立书店特别多,这意味背后有一大批爱书人,成都人逛书店的热情高,特别是年轻人多。“我们有个判断,觉得成都是朵云书院值得来的。”

     

     

    “脑子先醒过来,醒过来后要行动”

    近几年来,中国的新型实体书店风起云涌。

    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通过描写编辑、二手书、绘本、设计构筑等故事,展现了快节奏的时代下书与书店的故事。用导演罗颖鸾的话来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

    去年,这部纪录片竟然变身实体书店亮相上海,线下书店脑洞大开,由不同的文化主题馆组成,书店中“开卷有茶”的奶茶铺推出“回收二手书,免费换奶茶”的活动。

    在凌云看来,一方面乐见其成,另一方面也必须从经营的角度考量,保持创新的能力,保持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

    诚品书店在多元业态的融合方面堪称里程碑;钟书阁在书店设计的创新性大胆性上亦是里程碑的。事实上,还没有看到有一家新书店带来完全颠覆式的创新模式,大家都是基于现有的模式做优化、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团队是比较复合型的人才,来自互联网、餐饮行业、媒体行业等。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运营中有比较少的束缚,把更大的更多的可能性融入到运营中。”凌云说。

    就拿实体书店的上游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凌云认为其与实体书店的融合创新大有可为。比如出版社与大量作者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书店又连接着海量读者,其实就掌握了知识付费的核心资源。“所以书店这个行业在大家现在形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要想差异化竞争,首先就要运营者脑子先醒过来、醒过来后就要去行动。”

    不过,无论实体书店如何创新,书始终是不能本末倒置的根本。选书对世纪朵云非常重要,“我们是出版集团的子公司,书的品质不能丢集团的脸。”在实际操作上,世纪朵云组建了一批各界大咖定期选书;还和豆瓣合作,在旗舰店做了豆瓣高分书房。

    在2018年成立之初,世纪出版集团给世纪朵云定下了3-5年的盈亏平衡线。“目前我们已有一些门店接近盈亏平衡了,所以我们继续在店内运营好各种多元化的收入,以及大力开发门店外业务,预期能按计划实现整体盈亏平衡。”凌云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石头科技发布2021上半年财报:实现营收23.48亿元,同比增长32.19%

    下一篇

    广哈通信:公司未申报2021年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