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信招股书中,有761处提及“安全”二字,包括做优做强安全服务,基于运营商网络安全优势,打造“云网端一体化”的安全能力等,多次强调要“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底座”。
◎目前我国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也加大了网络攻击的安全风险,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安全产品与服务,有望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的新增长点。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定了,中国电信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明日(8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格为4.53元/股,股票代码“601728”。若全额行使本次A股发行超额配售选择权,中国电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537.27亿元。
挂牌交易在即,外界惊讶中国电信巨大的募资额,更关心中国电信将这些资金用在何处?常规的5G网络建设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电信招股书中,有761处提及“安全”二字,包括做优做强安全服务,基于运营商网络安全优势,打造“云网端一体化”的安全能力等,多次强调要“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底座”。
而在前几日的上市路演中,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多次表示,“发行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升级公司主营业务,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中国电信将努力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信安全的主力军。中国电信罕见的提到要做安全型企业。由此可见,回A征程亦是中国电信安全业务愿景中的一步,那中国电信到底在进行着怎样的信息安全产业布局呢?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电信此次A股募集资金投向“5G产业互联网建设项目”、“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均提出了安全可信、安全融合等目标。其中,包括量子信息技术、6G、区块链在内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将在未来3年得到300亿元的投资注入,其中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160亿元,这其中中国电信对于量子保密通信尤为关注。
中国电信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将“密切跟踪量子信息的研究进展,探索量子信息与现有通信系统相结合的应用方案”。根据计划:中国电信将于2021年4月-12月研发内容为研究经典与量子共纤传输关键技术,研究量子密钥分发与语音通话、视频云会议等重点应用相结合的方案 ;2022年研发内容为研究星地一体化广域网、量子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等技术架构,拓展量子安全产品解决方案;2023年研发内容为研究超长距量子密钥分发关键技术,研究量子保密通信设备小型化、量子与经典设备集成方案并制定相关标准。
一位量子通信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中国电信的量子战略与目前国内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发展路线相契合,具体为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实现邻近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通过卫星平台的中转实现遥远区域之间的连接。
实际上,作为最早践行“网络强国”战略的央企,中国电信在量子信息领域早已布局。2015年,中国电信就与国内国盾量子共同参与了上海“陆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示范网”的建设。
此外去年11月,中国电信还有与国盾量子联合发布“量子铸盾行动”。具体为,中国电信将率先为10个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量子安全云”,为100个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为10000个政企客户提供量子安全加密解决方案,为1000万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量子安全通话服务。
量子通信保障安全之外,中国电信的安全业务还建设覆盖“云、网、边、端、应用”的融合安全技术能力,面向政企客户提供 DDoS 攻击防护、网站安全、域名安全、反钓鱼、安全邮箱、Sim盾、安全服务平台、安全众测等安全服务。
目前我国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也加大了网络攻击的安全风险,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安全产品与服务,有望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的新增长点。
不论从市场拓展还是战略政策角度考虑,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都是中国电信未来必不可少的重点之一,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底座。政策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起,国家出台的关于网络安全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就达到近30项,推进进程持续提速。
今年7月,工信部发布《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要求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并点名加强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安全技术攻关,发展创新安全技术。8月,国务院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还提到要构建资本合作生态,强化资本在城市安全等关键领域、量子安全等关键技术的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去年,中国电信集团完成了对辰安科技控股权的收购,辰安科技定位公共安全产业,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此外,近期中国电信公布的战略配售结果显示,其引入的20家战略投资者中包括深信服、安恒信息等网络安全企业。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