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〡穿越周期,陕煤做对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17 19:54

    每经记者 任钢    每经编辑 贺娟娟

    “一头巨大的‘灰犀牛’正向我们加速奔来并将长时间伴随。”

    7月的陕煤集团(以下或简称陕煤)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并不避讳企业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去年,国家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低碳发展成为众多能源类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陕煤这样一个大型能源企业,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但另一重背景是,今年上半年,陕煤实现营业收入2003.27亿元、利润10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27%、72.75%,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只是外因,更主要的内因是陕煤 “十三五”以来一系列“向内开刀”的变革,在经历阵痛、穿越周期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那现在的发展势头会被这头“灰犀牛”影响吗?不好说,但过去的努力让陕煤今天站在了更高的起点,拿到了更好的“武器”,陕煤要缚住这头“灰犀牛”也许并不难。

    “生存保卫战”

    不久前,《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陕煤集团凭借2020年营业收入49314.3百万美元位列榜单第220位,较上年排名大幅前移53位,排在了陕西上榜企业前列。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毕竟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近两年涨幅较大。但业内人士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没有过去几年企业内部的一系列变革,陕煤不会有今天。”

    2012年,中国煤炭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陕煤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过惯了好日子的大国企一时也难以适应行业的变化。最糟糕时,2015年,陕煤旗下主营煤炭开采的陕西煤业(601225.SH)净利润亏损近30亿元。

    对于彼时的陕煤来说,面临的是一场“生存保卫战”。

    当时,杨照乾刚履新陕煤集团董事长不久,他的战略是专注主业,“既做减法,更做加法”,围绕以煤为基来发展,其他与煤无关的业务会逐渐退出。

    后来,这进一步被概括为“去杂归核”。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微

    2014年开始,陕煤启动了关闭关中老区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8对矿井工作。

    紧接着2016年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陕煤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年时间将原计划三年关闭的18处矿井全部关闭,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62%。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陕煤也在强化主业。

    在利用自有退出产能的基础上,通过跨省域调剂,陕煤和重庆市达成集“产能置换+煤炭保供+常态储煤+物流投资”一揽子战略合作计划等方式,成为国家发改委启动核准建设项目最早、产能最多的企业,最终新增先进产能近6000万吨,集团优质产能占比达到95%。

    煤是基础,但陕煤并不想再让“煤主沉浮”,从2018年开始,陕煤旗下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开始全部整体盈利。

    如陕煤的高端精细煤化工产业就在这期间发展迅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煤炭由燃料变为原料,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能源安全角度,都是大势所趋。”

    “经历这番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陕煤的发展格局,不单是大宗产品价格好,重要的是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了,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发展质量提高了。”陕煤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告诉粉巷财经。

    显然,这场生存保卫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陕煤打赢了。

    国企改革的“命门”

    去年陕煤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杨照乾一段关于体制机制改革的论述,让很多员工印象深刻。

    他说,“当今世界,拥有资源固然很重要,但资源远没有技术重要,技术远没有人才重要,人才远没有体制机制重要。”体制机制是国企改革的“命门”。

    说这话时,陕煤已经经过多年的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2016年,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陕煤率先启动了小企业改革工作。

    这里说的小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规模小,主要是“僵尸企业”、亏损企业、管理层级长的企业,因为陕煤经历多次老企业重组,存在有大量上世纪成立的公司。

    陕煤集团总经理严广劳曾说,“这些小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分散了管理重心,严重影响了集团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桎梏。”

    2016年,陕煤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小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从初期的重点清理空壳公司、长期歇业公司、扭亏无望公司,延伸到后来的“僵尸企业”,从初期产业端末梢拓展到后来的三级、四级企业。

    最终陕煤把空壳公司、长期歇业、扭亏无望等六大类共110个企业纳入改革范围,盘活资产数百亿元。

    图片来源〡北元集团官网

    同时启动的还有压缩管理层级,通过撤并、压缩、虚化等过渡性手段,彻底清理5级以下企业,实现三到四级管理。

    当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对国企都有严格考核,通过开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股份制改革,陕煤在资本运作方面也越发纯熟。

    早在2007年,陕煤集团就出资6.8亿元并带动当地8家民营资本6.8亿元,控股重组了北元化工集团,此后又进行了员工持股和股份制改革,顺利实现北元集团(601568.SH)主板上市。

    “北元模式”之后,2015年,陕煤旗下建设机械(600984.SH)又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引入混合所有制多元战略投资者,现在的建设机械,已成为国内塔机租赁市场份额第一的龙头企业。

    2017年,陕煤旗下新型能源公司混改完成,陕西首个国有控股的员工持股企业正式诞生。

    一系列改革,让陕煤成为陕西国资改革的标兵,多项改革任务提前完成。

    “我们混合所有制企业现在达到50%,股权多元化企业达到70%,通过与优秀企业、民营资本合作,就能达到优势互补,就会倒逼你提高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述陕煤高层人士表示。

    “两条腿走路”

    近些年,在陕煤高层的讲话中,创新发展始终是高频词汇。

    直白点说,“十三五”期间,调整好产业结构,做好体制机制改革,陕煤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在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上着力。

    有专家认为,“双碳”目标下,煤炭产业面临着“囚徒困境”,一方面要践行承诺逐步让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责任,为清洁能源成长扮演兜底保障角色。

    这种压力下如何发展?陕煤想到的是在保障煤炭供应的同时,一方面加快由燃料煤向原料煤转型,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布局新产业赛道。

    先说燃料煤向原料煤转型。目前,陕煤集团已在西安、上海、深圳分别成立研究院,同时正在谋划北京研究院和日本、德国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协同、辐射国际海外”的科研布局。

    而科研的主要方向就是,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发展和布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陕煤已构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流程的7大基地平台,建成中试及以上生产线30条,在煤制化学品、高端聚合物等10个方向形成单体及关联产品百余种。开发的超级活性炭、氧化石墨烯、正银粉等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已具备工业化示范条件。

    但依靠自身研发,发展速度有限,而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形成的资本优势,就在这时发挥了作用。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网

    近些年,陕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通过资本市场入主隆基股份,进军赣锋锂业和恒信融锂业,举牌东华能源,抢占光伏、锂资源及氢能发展先机。

    同时重组“江苏恒神”,挺进“彤程新材”,拓展碳纤维全产业链、酚醛树脂和可降解塑料等新领域。还有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企业。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两条路径,陕煤的新产业发展格局互为依存、同步驱动。

    “进入这些公司,我们不是为了搞股权投资,而是在这里面找项目、找技术、找产业,先跟着人家跑,然后再自己跑。”上述陕煤高层人士对粉巷财经表示。

    当然创新发展不止在新产业布局上,如前文所述,陕煤与重庆、江西等地产能置换的合作模式,同样开创行业之先,在国资改革领域影响深刻。

    穿越周期的审视

    “我们陕煤是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最早发起者、最早推动者、最早受益者,过去多年来,也正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蝶变。”

    今年8月5日,在黄陵矿业公司举行的陕西煤业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会上,杨照乾发言时不无欣喜。

    早在2014年,陕煤黄陵一号煤矿就建成了智能化开采工作面,成为全国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此后陕煤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到这次会议时,陕煤已拥有首个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首个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全覆盖、首个发布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标准、首个透明地质精准开采、首个全国智能化掘进机器人、首个人工智能+诺莎智能风险管控系统,一共7项“全国首个”。

    在陕煤, 73%以上的采煤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黄陵、陕北、榆北和彬长等新矿区全部实现智能开采,黄陵矿区是全国首家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全覆盖的矿区,智能化产能达到了1.6亿吨,占总产能的85%。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陕煤的采煤工人在办公室穿着西服就把煤挖上来了。”

    上述陕煤高层人士表示,“有观点认为陕北的煤矿自然禀赋好,所以智能化推进顺利,但我们在黄陵这样的地质条件复杂,煤、油、气共存,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以及油型气、油气井‘七害’俱全的矿区同样能达到陕北的智能化效果。”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微

    除了具体矿井的智能化,陕煤全集团从2019年开始就在探索数字化转型。

    今年,陕煤制定了集团“14N121”数字化转型规划,在现有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集团主要产业由规模化向效益化、行业化向产业链化、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

    2017年末,粉巷财经对改革初见成效的陕煤做过深度报道(陕煤舵手杨照乾的这三年),那时就有评论说,“资源价格上涨盈利不算啥,顺风打输都难,逆风打赢才算本事。把时间拉长点,拭目以待。”

    而四年过去,陕煤不但立住了脚跟,在面对“双碳”目标时,还更加游刃有余,有牌可打。

    陕煤是一家老企业,旗下如铜川矿务局最早可追溯到“一五”时期,陕煤也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多次重组,历经改革,正在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成为陕煤未来的新主业。

    当跨越世纪,穿越周期,重新审视这家陕籍国企,陕煤越发显得可信可靠,而面对那头“灰犀牛”,陕煤也会是执牛耳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国信证券维持蔚蓝生物增持评级:营收净利符合预期,微生物龙头厚积薄发

    下一篇

    基金2021年中报出炉:看这位固收总监管权益,3个月将股票仓位加到9成以上,她都买了什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