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太火爆!订单接到手软,全球热销,半年卖出1年的销量……这种机械为啥这么火?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09 17:10

    每经编辑 毕陆名

    今年以来,国产工程机械厂商异常忙碌,从生产车间到销售渠道,经常处于满负荷状态,来自国内外的订单,填满了他们的工期表。

    订单接到手软!国产机械全球热销

    据央视财经9日报道,记者来到湖南长沙的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在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最新型号的机械设备机整齐排列着。一个个订单,正在通过物流发往世界各地。黄栋是三一重工国际物流部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上半年海外订单增长迅猛,他和同事经常要加班到凌晨1点左右。

    三一物流国际业务部部监黄栋表示,像欧洲、美国、拉美地区、非洲,手里积压了大量的订单,待发的还有待生产的,尤其是我们的挖掘机,今年增长非常迅猛,增长幅度达到了160%。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数据显示,三一重工2020年共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并首次获得全球挖掘机销量冠军。今年上半年销量继续扩大,企业的业绩也再创新高。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国内26家挖掘机主流制造商共销售挖掘机223833台,同比增长31.3%;其中国内193700台,同比增长24.3%;出口30133台,同比增长107%。

    不只是挖掘机,塔机上半年销量同样十分火热。在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各条产线上半年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平均每18分钟就下线一台塔机。从2019年至今中联重科一直稳居塔机销量世界第一,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2019年全年的总销量。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中联重科副总裁唐少芳称,今年上半年中联塔机再一次快速增长,半年的时间销售额突破一百亿,我们去年是用9个月,前年用了12个月,我们的增长速度在进一步加速。提到的一百个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过去,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两家之和。

    钢价上涨侵蚀利润,多重风险需警惕

    据新华财经日前报道,尽管景气度延续,但工程机械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钢价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上半年,钢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年内多次提价。8月2日,三一重工宣布对泵车、搅拌车、车载泵等国六系列产品在国五基础上适当涨价,涨幅在5%至10%不等。这也是三一重工首次对混凝土机械进行提价。

    徐工机械此前于5月中旬发布调价函,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全系列产品在6月份上调价格。另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自6月1日起,公司站类机械、建筑起重机系列产品价格上调1000元/吨。

    东吴证券分析称,2021年年初至5月,钢材价格累计涨幅达44%至52%,工程机械此轮涨价由成本压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及代理商先行,逐步蔓延至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大主机厂。

    业内人士表示,钢材是工程机械行业重要原材料之一,占总成本比重约15%到20%。其中起重机、搅拌站、塔机等使用钢材占比较大,因此受到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和明显,由此成为此轮调价的主要产品。

    “三一今年消耗的钢铁大约将达到200万吨,如果钢材涨价1000元,整体一年成本则会增加20亿元。”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

    行业周期性因素来袭。业内人士分析,工程机械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周期性因素影响。徐工机械认为,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年下半年复苏至今,如按照行业原有5年左右的周期计算,2021年或2022年行业将进入调整周期。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宏观支持政策有望推迟行业调整时间约1.5年左右,即2023或2024年进入行业调整期。

    行业持续创新需求紧迫。业内人士表示,工程机械行业一些领域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秩序仍需改善,部分领域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后市场管理缺位等主要问题。

    《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十四五”时期将面对的挑战压力有外部挑战,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贸易压力等。内部挑战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存在明显短板,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迫切需要摆脱技术对外依赖,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十四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财经、新华财经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隆基股份:签订光伏玻璃长期采购框架协议

    下一篇

    注意!延江股份:董事及高管人员计划减持不超过约19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