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住不炒”政策背景下,连不少龙头房企都已资金链紧张,这其中有不少是中泰设计的重要客户。在客户爆雷或资金紧张情况下,中泰设计也开始逐渐接受“以房抵债”了。
每经记者 朱万平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中泰设计。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最近两年,筑博设计(300564,SZ)、尤安设计(300983,SZ)、华蓝集团(301027,SZ)等建筑设计企业相继登陆创业板。近期,四川中泰联合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设计)也披露了招股书(申报稿),创关创业板。
然而,与已上市的同业公司相比,中泰设计面临更艰难的市场环境。在“房住不炒”政策背景下,连不少龙头房企都已资金链紧张,这其中,有不少是中泰设计的重要客户。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蓝光、恒大、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置信实业)等都是中泰设计的重要客户。而这两年,上述房企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资金问题。
在招股书(申报稿)中,中泰设计着重强调了公司的客户优势。
“公司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与融创、恒大、招商蛇口、绿城、华侨城等百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中泰设计在招股书(申报稿)中称。
除了上述龙头房企外,中泰设计没有着重提及的房企客户,还包括蓝光发展(600466,SH)、成都置信实业等。目前,这两家房企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8月3日,蓝光发展公告称,截至8月2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159.97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目前,蓝光发展已经被多家金融机构追债。
“蓝光的确是公司的客户,但并非主要客户。在报告期内,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制定了谨慎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对各项资产已足额计提减值准备。”中泰设计8月5日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抛开蓝光不谈,中泰设计主要客户——成都置信实业的情况也不佳。启信宝显示,今年以来,成都置信实业已20多次被多个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图片来源:启信宝截图
截至去年末,成都置信实业一共欠中泰设计1540多万元,是欠款第二多的客户,其中,半数都欠了3年以上。而按照中泰设计的计提政策,账龄超过3年就要100%计提坏账准备。目前,中泰设计对成都置信欠款已计提了上千万的坏账准备。
另外,恒大是中泰设计去年第二大客户。去年,中泰设计向其销售了3067.19万元。目前,恒大的资金受到外界的持续关注,近日,恒大商票多次被曝逾期兑付。而8月2日,利欧股份(002131,SZ)公告称,恒大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广告费,被申请3.56亿元财产保全。
截至去年末,恒大共欠中泰设计1093万元,占公司应收账款约4%。在恒大资金问题受关注的背景下,这上千万的应收款回款情况如何呢?对此,中泰设计未进行正面回复,仅称公司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谨慎、合理,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造成不利影响。
在建筑设计领域,当下游房企出现资金问题时,往往通过“以房抵债”的形式偿付设计款。不过,相比于直接给钱,下游设计公司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以房抵债”的形式。因为拿到商品房或车位后,它们还要想办法变现。而若是很好卖的房子,也不至于拿来抵债了。
近年来,在不少客户爆雷或资金紧张情况下,中泰设计也开始逐渐接受“以房抵债”了。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截至去年末,中泰设计已签署“以房抵债”协议的应收账款所涉金额高达1927.71万元,约占同期应收账款的9%左右。这些“以房抵债”的客户包括成都置信实业、银川置信、巴中置信、安信信托等的商品房和车位等。
图片来源: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目前,中泰设计所接受的大量抵债的商品房变现情况如何?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中泰设计分别通过“以房抵债”实现回款约77万元和423万元,约占接受的全部“以房抵债”应收款金额的2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泰设计第二大供应商为成都鸿泰景程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鸿泰)及其关联方。 启信宝显示,成都鸿泰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册资本20万元,由张昌云持有100%股权。2019年和2020年,成都鸿泰及其关联方分别向中泰设计销售了308.60万元和337.70万元,为第三和第二大供应商。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鸿泰注册地发现,这家公司与中泰设计总部位于同一栋楼,二者虽不在同一楼层,但相距也不很远。成都鸿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确在为中泰设计提供图文制作服务,除中泰设计外,客户还有筑博设计等。
成都鸿泰。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向单个供应商的采购比例超过年度采购总额50%的情况。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与主要供应商不存在关联关系。存在前五大供应商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是公司前员工、前关联方、前股东、实控人的密切家庭成员等可能导致利益倾斜的情形。”中泰设计称。
此次IPO,中泰设计准备募资3.46亿元,主要用于区域拓展中心建设项目、创新类业务平台建设项目、信息化平台升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不过在IPO前,2018年和2020年,公司却两次现金分红,累计分红超过5393万元,其中绝大多数都落入了实控人的腰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