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向黄河流域排污到为黄河生态“减负”:钢企用环保投入换得品牌美誉度,环境改善助力葡萄种植户亩均纯收入过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23 12:09

    ◎龙门钢铁把环保工作上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抓,如今不仅企业自身实现污水零排放,还承接了周边龙门镇所有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龙门镇生活污水零外排。

    ◎地处黄河岸边的龙门钢铁,已从当初的排污者变成了生态保护者,为黄河生态减负,也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邻近的农村居民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种植的葡萄品种红提,随着环境改善品质不断提高,售卖的价格也节节攀升。

    每经记者 李彪 陕西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游客中心”——走进陕西龙门钢铁的厂区,一栋蓝色大楼外墙上赫然写着这4个醒目的大字,一时间不由让人怀疑走错了地方——钢铁企业里面怎么会有游客中心?

    进一步了解之后,结果其实并不意外。

    龙门钢铁是区域首家、全国第二家在线生产的AAAA级钢铁工业旅游景区,厂区内随处可见的导览标识牌上都写着“陕西龙门钢铁旅游景区”的字样,在这里基本已经找不到传统钢企高排放、重污染的影子。

    龙门钢铁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安民介绍,龙门钢铁把环保工作上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抓。以前厂里的污水需要外排,如今不仅企业自身实现污水零排放,还承接了周边龙门镇所有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龙门镇生活污水零外排。除此之外,龙门钢铁还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

    地处黄河岸边的龙门钢铁,已从当初的排污者变成了生态保护者,为黄河生态减负,也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邻近的农村居民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种植的葡萄品种红提,随着环境改善品质不断提高,售卖的价格也节节攀升。

    新池镇南沟社区村民肖万顺介绍,红提的价格从之前的2.5/斤涨到了现在5.0/斤,每亩红提的纯利润能达到1.5万元,在他们专业合作社里种植红提的农民已达到196户。

    从排污者到生态保护者:助地方生活污水零排放,处理后水质可养鱼

    “钢铁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不冲突。”刘安民说,龙门钢铁以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减污降碳为己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紧盯环保绩效A级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污染防治工程,在区域冶金企业中率先实现出铁不见铁、运料不见料、行车无扬尘、空中无污染、废气超低排、固废全循环、废水零排放治理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龙门钢铁厂区,很明显地能够听到机器生产发出的声音,一些设备上冒着蒸汽白烟,如果不从这些来判断,很难想象到这是一家正在生产中的钢铁企业。

    厂区里树木繁茂、道路整洁,在一段道路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旁边不断有水管向水池中排水,池中养了多种颜色的金鱼。

    记者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处景观小水池,但经龙门钢铁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处养鱼的水是经厂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水质较好。

    刘安民举例说,现在全国钢铁企业中,生产一吨钢铁的耗水量在1.5立方米以内就算技术比较先进的,而龙门钢铁吨钢的耗水量冬季可以达到0.5立方米,夏季能达到0.7立方米。龙门钢铁处于黄河流域,首先就要想到水的高度循环利用,分级处理、梯级使用,要在节约上下功夫。

    近年来,龙门钢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法规标准,坚持废水循环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管控,实现废水零排放。

    据刘安民介绍,2019年,龙门钢铁下定决心对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做到污水不外排。“原来我们按照国家标准每年向外排放200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水,但到2019年底之后,我们再没有排过废水,循环效率非常高。”

    刘安民说,不仅如此,厂里还把龙门镇的生活污水接入进来,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现在龙门镇是黄河流域不向环境中排生活污水的第一镇,下一步还计划把韩城市的生活污水都接入进来。借助这些污水处理后再循环利用,今后可以实现炼钢不用新的水,也不外排水。

    刘安民强调,生态文明保护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2016年到去年底,厂里累计投入37.5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但环保不能仅仅只算投入账。环保投入后,企业的运营成本是有一些提高,但企业形象也随之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更高,品牌价值相应提升。同时,通过抓环境保护,钢厂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

    市场上,大家对重视生态环境的企业认可度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好的企业产品越来越排斥。我们在市场上能够感受到绿色发展对产品销售带来的利好。”刘安民说。

    环境改善让农民受益:高品质葡萄每亩纯利润达1.5万元

    黄河流域生态法规的约束和硬要求,正倒逼一个个像龙门钢铁这样的企业严把环境关,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用法律武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正在让更多的人获益。

    距离龙门钢铁70多公里的新池镇南沟社区同样位于黄河岸边,世代务农的南沟社区村民,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也找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新机遇,成为黄河流域环境改善的最直接受益者。

    肖万顺是南沟社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带领的合作社成员已经达到196户,以种植红提为主,这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肖万顺介绍,自己从2007年开始种植葡萄,当时种植300亩,虽然现在种植面积不到50亩,规模上看似变小了很多,但收益却在增加。

    为什么要缩小到不足50亩?肖万顺透露,主要是超过这个规模后,家里劳动力不够,也很难雇佣到懂技术的工人。

    肖万顺回忆,1991年当地引进种植红提,2001年后开始大面积种植,农民销售红提葡萄的价格最初是每斤1.5元,2007年涨到了2.5-3.5元,后来经过技术改进,全部采取冷棚和避雨棚种植,避雨棚种植投资比较小,价格约为每斤3.5元到4.5元,冷棚种植的价格能达到4.5-6.5元。

    当记者进一步追问种葡萄的收入时,肖万顺的嘴角露出了笑意。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合作社的情况,去年一亩地种植葡萄的纯收入在1.5万到1.8万元。由于对糖分和色泽的要求,红提的亩产量需要控制在5000斤以内,一般亩产4500-5000斤,如果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5000斤产量的收入是2.5万元,投入差不多1万元,纯利润能达到1.5万元。

    “去年我们村又发展了一个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项目,产量虽然比较低,必须控制在亩产2000斤到2800斤,但是产值相当高,一亩地的纯收入能到2万元,今年一些种植大户除了种植红提以外,也开始做阳光玫瑰。”肖万顺说。

    带领村民一起获得丰收的同时,肖万顺的心里很明白,这一切得益于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他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我们是直接的受益者。环境好了,气候也变好了,病虫害就少了很多,基本上新果区没有害虫。这都反映出环境变化对种植的影响很大。”

    肖万顺告诉记者,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当地的灰尘大大减少,果面会非常干净、漂亮,长得更好,也更好卖。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彪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高鸿股份:公司提供基于可信(云)计算/机密计算/操作系统安全等技术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端到云可信系统解决方案,支持X86/ARM架构及国产CPU平台

    下一篇

    港股午盘:恒指跌0.99% 体育用品大跌恒大系跳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