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平台企业应成为 推动我国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22 23:30

    □ 每经特约评论员 贾明 刘慧 向翼(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近日,浙江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在笔者看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需要使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公平高效地发展。而如今,平台企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指出:“平台经济要在发展中体现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思想,坚决防止和避免囤积式垄断、割韭菜式竞争和无休无限地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甚至把员工不顾命地飞骑奔跑的分分秒秒都与精准计算的元角分挂起钩来,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平台企业影响共同富裕

    在笔者看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也需要企业主动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经济社会基本细胞与市场主体的企业,理应担起应尽之责。大型企业以及涉及民众生活方面的平台企业更应该扛起责任。对企业而言,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就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没有什么企业能够像平台企业这样能够使用如此数量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平台企业作为连接消费端和生产端的信息枢纽,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扮演收集消费、生产信息,进而根据算法进行匹配、撮合而形成交易。对于涉及到物流配送的平台而言,还会对商品或服务的配送进行分配,从而将庞大的生产、消费和配送群体联系起来,形成庞大的生态体系。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数据,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的服务提供者达到8400万人,而平台企业员工人数达到631万人。在这个过程中,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撮合服务而对各种享受其服务的群体收取费用,这也是平台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由于平台企业对信息的垄断和与各服务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平台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对各服务对象的压榨。例如,降低配送单价和提高配送强度来压榨配送员收入等。由于市场门槛很低,从平台角度而言,降低配送收入的极限在于与单位时间所能获得的在其他行业的收入相当。但是,这样的结果是财富向资本集中,更加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和社会的不平等。

    平台企业使用物流配送劳动力基数庞大。例如配送员、司机群体,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其个人收入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

    笔者注意到,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平台企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问题。人社部等八部门7月22日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平台企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应承担相应责任。这对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平台员工收入影响广泛

    共同富裕重要环节就是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收入。目前依靠行政手段,如乡村振兴、低保等手段耗费大量行政资源。共同富裕的实现重点是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要提高劳动力价值和报酬。

    平台企业作为商业组织,赚取利润的同时要兼顾其社会责任,特别是在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资本向善就要让利于劳动者,而能够改善平台用工的收入。平台企业通过算法革新就能实现在资本收益与劳动力收入之间的分配。例如,通过配送单价和配送时间的调整就能很好地改善配送员的收入和工作强度。这一目标的实现几乎是无管理成本的且相对高效。

    让劳动者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并且能够得到体面的收入和不断提升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这是平台需要追求的社会效益和目标。平台劳动者收入的提高能够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效益。

    首先,收入的提高能够提升配送员、司机等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等。例如京东近日宣布从2021年7月1日开始到2023年7月1日,将用两年时间把员工平均年薪从14薪逐步涨到16薪,此举迅速得到一线配送员的广泛好评。

    其二,由于这些劳动者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血液(如快递、打车、送餐等),公众对服务的满意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三,平台收入的提升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而给其他行业带来压力,从而能够反向促进社会整体对劳动力收入的提升。当然,面对新进入的劳动力,也反过来推动平台不断优化、提升和创新,以挖掘更大的服务市场。

    总体而言,提高平台企业劳动者的收入,对社会的进步和高质量发展都是有利的,最终实现平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领益智造上半年业绩变脸投 20亿“押宝”电池项目

    下一篇

    巨亏公司应将大股东违法侵占利益追补回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