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共231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71.08%。其中,前十大IPO项目的募资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占上半年整体募资39%,TMT行业成为主流。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7月21日,投中数据公布2021年上半年VC/PE机构IPO战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231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71.08%。其中,前十大IPO项目的募资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占上半年整体募资39%,TMT行业成为主流。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中企IPO规模前十排名中,北京地区独霸前五席,分别为快手、滴滴、三峡能源、京东物流、百度集团,但从上市后股价表现来看,这五家企业中已有三家出现“破发”,截至最新收盘日,三只个股股价尚未回到首发价格以上。
上半年全球IPO规模创近五年新高
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IPO同比大幅上升,并在近五年同期排名中最高,与此同时,创业投资活跃度及投资规模也显著提升,VC/PE机构IPO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据投中研究院7月21日公布的《半年度IPO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共231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71.08%,其中,上交所主板渗透率为66.67%、科创板为90.70%;深交所创业板渗透率为70.59%,中小板、主板为75%;港交所主板渗透率为48.84%、创业板为0%;纳斯达克市场渗透率为36.36%、纽交所为92.31%。
从业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类公司IPO募资较多,占据各行业募资总额的36.86%。其火爆的态势为整个创投市场上半年注入强动力,包括雾芯科技、昭衍新药及满帮集团等,为活跃“新经济+科技”板块及细分子行业的投融资开了好头,也延续了相关产业一贯投入大的路线,部分机构一掷千金。
6月25日,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3美元/ADS,市值约30亿美元。作为“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早在IPO上市之前就备受关注,早在2018年每日优鲜的E轮融资中,腾讯参与跟投,估值已超过20亿美元。且在最近的一次F轮融资中,有消息曝其估值已超过30亿美元,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其F轮融资价格约合15.8美元/ADS,高过首发上市价格。
在今年上半年,前十大IPO项目的募资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占H1整体募资39%,TMT行业成为主流。其中,北京地区的IPO募集规模霸占前五席。
有观点认为,随着疫情的缓和,未来TMT行业中科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表现值得期待,特别是叠加政策的深化,一大批资本进入5G基建、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并将延续下一阶段时期的投资热点。
资本狂欢再出“破发”危机
但需指出的是,一级市场“热钱”的持续涌入也在透支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心,部分机构热衷Pre-IPO突击入股,使得整个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水涨船高,却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败下阵来。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红杉中国参投20家IPO战绩夺魁,高瓴、腾讯投资紧随其后,前十大中企IPO项目的募资规模中,快手、滴滴、三峡能源、京东物流和百度集团位居前五,募资总额分别为350.56亿元、286.52亿元、227.13亿元、202.20亿元和200.49亿元。
但从企业实际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这五家企业中已有三家“破发”,分别是滴滴出行、京东物流和百度集团,且截至最新收盘日,三只个股股价尚未回到首发价格以上。百度集团在今年3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是继阿里巴巴、网易、京东之后,又一家重量级中概股,按7月21日收盘价172.10港元/股计算,相距首发价格252港元/股已跌去近32%。
不光是互联网企业,半导体、医药消费、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几乎所有热门赛道目前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喊高价融资的情形,尽管有的机构谨慎看待安全边际,但实际博弈的结果往往还是项目端占优,有投资人表示高景气度行业内的高成长项目天生具备高估值潜力,但往往此类打法适用前期投资,却要在后期投资阶段承担更多风险。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易认为,估值倒挂现象与资产端、资金端、退出渠道、交易结构、市场成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特色项目的稀缺性,导致头部项目往往能够拿到不成比例的大额融资,但A股增量资金有限,不足以对上市企业全面提供溢价支撑,再加上一级市场信息相对不透明,估值方式与二级市场有不同,导致部分明星企业上市前‘融资热度’高于上市后。”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