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张杨运
7月15日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
随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就相关数据进行了官方解读。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张怀水
关于大宗商品涨价,统计局称,从总体上判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的供应能力比较充足。与此同时,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显现。
通胀形势上,全年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实现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也同样有基础、有条件。
外贸形势上,统计局认为,海外需求目前处于复苏的态势,国内需求也在继续回升。同时我们的企业,多年以来应对外部变化的调整能力是在日益增强的,发展的韧性比较强,所以外贸出口也拥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综合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投资增速方面,刘爱华看到,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是在不断增多的,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就业形势方面,从下阶段看,一方面要看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劳动力市场在不断回暖,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和去年相比,也是更加趋于稳定,求职活跃度也是明显上升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确实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量的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以下为《国新办就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原文
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看到中国上半年的经济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加快,您认为有哪些因素在带动经济的增长?您如何评价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从刚才介绍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从特点上来讲,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经济持续恢复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从相关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7.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首先,产业支撑得到加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得到提升,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次,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的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了10%。三是,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6%和10.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0.2和6.3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7。
三、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首先,新市场主体较快增长。6月末,根据统计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了16.6%。其次,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2.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4.2个百分点。从产品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三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7%。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了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四、质量效益总体提升。首先,企业盈利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了21.7%,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1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其次,财政收入继续增加,1-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三是产能利用率上升。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五、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首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亿人,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其次,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处于比较低的涨幅水平。三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从上述五个方面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可以说是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下一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助企纾困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彭博新闻社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实际收入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我们之前从商务部了解到,在“十四五”时期,全国零售品销售总额预期目标是要提升5%,这是从今年到2025年之间设定的一个目标。就您刚才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略低于经济增速,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如何成功实现双循环的目标?谢谢。
刘爱华:
谢谢您的提问,您的提问基本上是关于上半年的收入判断。从我们刚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两年平均达到了5.2%,这个速度和上半年GDP的两年平均增速5.3%是基本同步的。考虑到去年以来我们遭受疫情冲击,可以说实现5.2%的人均收入增速是相当不容易的。从具体的结构上来看,推动收入实现5.2%的增长,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因素。
第一,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带动了工资性收入比较快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2.1%,两年平均增长了7.2%。
第二,随着各地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高了养老金标准,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做好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人均转移性净收入增长了9%,两年平均增长了8.6%。
第三,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经营活动逐步恢复,所以反映在数据上,经营净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7.5%,两年平均增长了5.6%。实现这个增长,可以说既有经济恢复的因素,带动了就业增加,进而带动收入增加,同时也有政策支持的因素,各个地方都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同时也有各个经济主体自身的努力。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我们认为5.2%的增速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而且可以说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从这几个方面判断,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内生动力是在持续增强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我们认为下一期收入增长仍然会得到比较好的支撑,从而对消费形成有力的支撑。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三新”经济增加值在GDP的占比不断提升,如何评价“三新”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未来将如何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前一段时间公布了2020年“三新”经济占GDP比重的数据,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2020年“三新”经济基本情况。
总体上看,2020年,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影响,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继续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全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7.08%,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三新”经济的增加值比上年名义增长了4.5%,比同期的GDP增速高1.5个百分点。从这几个数据来看,“三新”经济持续加速、占比提高,应该归结于四个方面因素。
第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20年,我国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了2.4%,比2015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
第二,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
第三,科技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带动新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第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疫情对新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化危为机,针对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比如,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等创新支持政策,加大“双创”力度,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壮大。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三新”经济的快速成长发展态势得到了延续。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的增长情况,还有新商业模式的增长状况,可以看出,“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怎么看待“双碳”目标对经济运行的压力?一些地方为了降能耗会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比如对高耗能企业实施限产,以煤电为例,短期内如果限产量过大,可能会对煤电的供应造成不稳定,造成部分地方出现电力紧张的局面,也会影响到经济稳定增长。您认为地方该如何处理好绿色转型和稳增长的关系?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双碳”对短期经济的影响,我想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们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从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实是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可能会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但与此同时,绿色转型发展也将创造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产业,像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这样的绿色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还是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想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上半年的就业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5.4%,比一季度末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请问如何看待这一趋势的变化?谢谢。
刘爱华:
谢谢您的提问。您刚才读我们的新闻稿读得很细,就业总体的判断、结构性的问题,您都有关注到。从今年上半年总体来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在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的作用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半年平均是5.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各月的情况看,除了2月份是5.5%之外,其他的几个月都是在5.5%以下。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63.5%,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是5%,均比上年同月低了0.7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回落,主要归因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稳就业政策。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来看,更加突出一些,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6月份下降到了4.2%,比上年同月低了1个点。从月度之间看,也是持续回落的。
当然,在看到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就像您刚才提到的,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月持平。其中,20-24岁的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以说在凸显。
从下阶段看,一方面要看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劳动力市场在不断回暖,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和去年相比,也是更加趋于稳定,求职活跃度也是明显上升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确实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量的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所以,下一阶段我们还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巩固就业稳定的态势。谢谢。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恢复,您怎么看待当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外,当前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和疫情前增长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从下阶段来说,应该如何扩大有效投资?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您的关注点是在投资的判断、投资下阶段的走势上。从今年上半年投资月度变化态势来看,投资呈现了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总体是在加快的。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比较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4.6%,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都是在加速的。二是社会领域投资增长比较快。上半年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0.7%,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0%以上。三是民间投资增速加快。上半年,民间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强动能的高技术投资、补短板的社会领域投资,还有反映市场活力的民间投资都是在加快的。所以总体上,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从下阶段判断,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是在不断增多的。一是市场活力在逐步增强。从今年1-5月份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和服务业企业利润可以看到,企业效益普遍好转,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和能力。二是资金保障比较有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投资增速。三是稳投资政策在持续发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陆续部署推进。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四是从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蕴藏着很大的投资潜力。所以我们认为,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谢谢。
CNBC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数据对于下半年的影响,比如出口会不会持续增长?在消费方面,我看到汽车类有增长,这和汽车行业6月份的数据有些不一样,背后有什么主要的因素?谢谢。
刘爱华:
谢谢您的提问。我确认一下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外贸增长的态势判断。第二,关于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第一,关于外贸的走势,前两天有关部门已经对上半年的数据进行了公布,从总体的数据情况来看,在国内外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去年基数比较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27.1%,和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8%,两年平均增速10%以上。上半年外贸形势总体不错,展望下半年,要关注到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仍然是错综复杂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是比较多的,这会对我们的外贸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一方面,海外需求目前处于复苏的态势,国内需求也在继续回升。同时我们的企业,多年以来应对外部变化的调整能力是在日益增强的,发展的韧性比较强,所以外贸出口也拥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综合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第二,关于您提到的汽车行业的问题,如果看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总体上,汽车行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1.8%,虽然最近两个月有所回落,但是上半年汽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8.6%,这两个速度都是快于目前整体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但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增长也受到了一定制约,比如大家普遍关注的芯片短缺,还有一些政策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比如带来供货周期长、成本上升这样的阶段性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汽车行业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从短期来看,目前在需求上升、价格上涨的信号带动下,集成电路的生产都在逐步加快,虽然外部的环境比较复杂严峻,全球生产能力的恢复也需要假以时日。总体上看,我们觉得汽车行业从长期来看,还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潜力。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产业链中下游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小企业利润承压。请问您对接下来大宗商品走势怎么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另外,猪肉价格在持续下行,成为CPI的主要拖累项。您认为当前猪肉价格是否已经触底,对全年的通胀怎么看?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了至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第二个是CPI走势。我分别回答一下。
关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平均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二季度涨幅扩大,主要有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在持续恢复,需求在不断扩张。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今年6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2.6%,非能源价格指数上涨43.2%,涨幅都是比较高的。三是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去年2月份开始PPI就持续下降,二季度每个月的价格都同比下降3%以上,所以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涨幅明显扩大,给很多中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从总体上判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的供应能力比较充足。与此同时,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显现。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所以总体上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是总体可控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CPI的走势和对猪肉价格的判断。今年上半年CPI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上半年CPI平均上涨0.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比较低的水平。从月度变化看,6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结构看,食品价格由涨转降,可以说是影响CPI涨幅回落最主要的原因。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去年同期食品价格上涨16.2%,食品价格从上拉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转为下拉居民消费价格的因素,影响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04个百分点。您刚才提到的猪肉价格同比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上半年平均下降19.3%,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影响涨幅总体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猪肉价格又是重要原因。
从非食品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非食品价格上涨0.7%,这个涨幅和去年同期是相同的,影响了CPI上涨0.57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主要还是能源价格上涨比较多,今年上半年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8.5%和9.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有食品价格由涨转降的因素,也有非食品价格涨幅比较平稳的因素。
从下阶段影响CPI的三个板块来看,第一个板块,食品价格来看。我们昨天刚刚公布了夏粮产量,夏粮再获丰收,所以粮食价格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猪肉价格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国家收储政策又有支撑,所以价格有望保持稳定的态势。总体上看,食品价格在粮食再获丰收、猪肉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总体上涨压力不大。
第二个板块,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来部分工业消费品有所上涨,但从长期看,我国的供给能力比较强,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所以工业消费品的市场供应总体比较充足,工业消费品价格不存在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第三个板块,服务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服务价格持续受到散发疫情的影响,目前处于近年来的低位,今年上半年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3%。下阶段,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餐饮、住宿、旅游的消费需求将会逐渐恢复,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加上居民收入增速也是在加快的,服务价格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总体上看,考虑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服务价格也有望保持小幅上涨。
综合上面三个板块未来发展的态势判断,全年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实现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也同样有基础、有条件。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前几天央行进行全面降准,市场上有解读说是因为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所以提前让政策更加宽松,对这块您怎么看?前几天总理召开的经济座谈会上提到,我们要加强跨周期调控,尤其要注意应对一些周期性风险,跨周期调控应该怎么调控?当前我国经济主要面临哪些周期性风险?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我想你的提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未来或者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第二个是宏观政策走向。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经济未来的走势会怎么样?从刚才我们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畅通,基本面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从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来看,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一是经济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其中市场销售稳步回升,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了0.2个百分点。投资也在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了1.5个百分点,说明我们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逐步增强。二是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16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也都位于比较高的景气区间,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对未来增长活力的信心是在持续改善的。三是全球经济目前延续了复苏的态势,为外需的增长奠定了基础。6月份全球综合PMI是56.6%,保持在15年以来的高位,据WTO最新的预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有望增长8%,这个8%也反映了全球贸易复苏步伐在加快,这有利于外需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在经济基本面、供需各方面稳中向好的同时,宏观政策继续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在不断落实落地,这也有利于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为市场注入生机活力。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是比较多的,从内部来讲,经济增长不均衡,比如您刚才提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小微企业、尤其是中下游的企业带来的生产经营压力,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从总的基本面来讲,从供需循环、市场信心、内需持续增强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还是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您说到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它的取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刚才也说到了,今年总体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一方面要看到大的态势是向好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企业成本带来的压力比较大。针对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尤其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谢谢。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们看数据显示,1-6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达到17%,您如何评价这一数据?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看数据看得非常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了17%,这个同比增长也是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这个17%的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说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在应对疫情冲击、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中,充分发挥了应变的能力。同时,我们的政策也在不断给予各类企业和实体经济更多的支持。总体上来讲,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的增长也印证了我们总体经济的恢复,说明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也在不断好转。谢谢。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整理自中国网直播、国家统计局官网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