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北京绿交所总经理梅德文:到2050年前后,全球的碳市场价格有望形成一体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12 22:05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在即。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将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配额的集中统一交易。

    全国碳市场启动对碳达峰碳中和将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与之前的碳交易试点相比,交易规则、制度设计等会有哪些变化,对于碳价又有哪些影响?

    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对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进行了专访。梅德文表示,预计未来国内的碳价会与国外大致趋同,到2050年前后,全球的碳交易市场有望形成一体化。

    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

    NBD: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会有哪些利好?

    梅德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计划在2030年碳达峰后,只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些挑战分别体现在宏观经济、能源和金融三个方面。

    宏观经济方面,美国、日本的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均出现在人均GDP超过3.5万美元之后,而我国人均GDP2019年刚超过1万美元,按GDP年均增长5%~6%来推算,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时,我国人均GDP可能刚达到2万美元。

    能源方面,“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客观上也导致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

    金融方面,中国金融机构以间接融资即银行业为主,而且主要的金融资产与化石能源资产密切相关,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中国的金融效率也有待提升。

    虽然挑战巨大,但碳中和也将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

    在以风、光等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风、光等新能源生产体系;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领域,中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信贷市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3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在2020年底已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即将开启的全国电力碳交易市场年配额近40亿吨,居世界首位。

    全国性碳市场启动,有利于中国的碳市场发展成为具有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的市场,同时也是具备广度、深度与弹性的市场,能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碳中和。

    碳市场制度可能是破解中国发展与减碳两难矛盾,促进中国能源、产业和金融结构调整的有效工具。

    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碳中和,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升经济效能、能源效率和资金效率。一方面,通过碳市场的激励机制,能鼓励新能源产业或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解决减排的正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碳市场的约束机制,抑制化石能源产业,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有助于发现碳减排的减排成本和综合社会性成本。

    NBD:从近年来的相关试点到全国性的碳排放市场,其交易规则、机制设计和方式会有哪些改变?

    梅德文: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相比碳排放试点在规模上实现了扩大化。目前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超过26000吨当量以上的电力企业,都要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而原来的区域交易试点继续运行。

    但是,全国碳市场初期还只是一个现货交易市场,不是金融产品市场。而欧洲和美国的碳市场都是期现并行的,即开展碳交易时,期货与现货差不多同时启动。

    中金公司研究团队预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总需求约为139万亿元,这样大规模的投资需要碳市场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引导功能、稳定预期等来实现。

    这就意味着碳市场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多层次产品,不仅包括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而且包括更多的其他衍生品交易,提供期权、掉期、远期、期货等交易类产品以及其他与金融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如抵质押、资产证券化、担保、再融资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以及投资者实现跨期贴现、套期保值、合理套利与风险管理。多元化市场主体和多样化产品的土壤,也是实现碳市场国际化的前提。

    未来全球碳市场价格有望一体化

    NBD:您认为现在的碳价可以反映真实的碳市场价格吗?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您对未来碳价有什么预期?

    梅德文:过去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连续7个履约期平均价格是23.5元/吨,1度煤电大约排放0.838千克二氧化碳,即相当于每度电的碳成本仅为0.02元左右。

    根据最新的数据,而美国碳排放的综合社会成本是51美元/吨,欧盟碳市场(EU-ETS)的碳排放权配额(EUA)价格目前已经达到56欧元/吨。

    一般而言,决定碳排放权价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二是碳配额的松紧。

    当前中国区域碳交易试点的价格尚未反映真实的碳排放综合社会成本或者边际减排成本,可能无法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气候风险、发现市场价格的基础功能。当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发展经济、保护民生的压力,碳价格过高也会影响民生和发展。

    减排承诺是碳排放配额定价的基础,当前的碳价还无法起到约束碳排放和激励节碳的作用,同时碳价低于排放成本也会影响企业减碳的积极性,不能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突破和创新。

    一个完善的碳市场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绝对总量减排;二是配额分配方式需要涵盖免费分配与有偿拍卖分配,而免费过多将导致控排企业对价格不敏感;三是有效的定价机制。

    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取决于市场主体是否多元化,因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来源不同,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公允的价格。同时,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兼顾持续性、有序性、成熟性和稳健性。

    碳市场是国际化市场,因为全世界任何国家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都是一样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碳中和等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

    根据要素价格趋同理论或者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我们预计未来国内的碳价会与国外大致趋同,到2050年前后,全球的碳交易市场有望形成一体化。

    中国碳市场可能需要九个转向

    NBD: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对于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市场,顺利完成碳中和目标,您有什么建议?

    梅德文:如何让碳交易市场发挥定价功能、反映边际减排成本、反映其外部性成本或者说是综合社会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比较中外碳市场,分析中国碳试点7年的历史和经验,中国碳市场可能需要九个转向:

    一是减排总量控制。从目前比较软约束的减排转向更强力度的硬约束减排或者说总量减排。

    二是碳核算核查方法。从碳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转向适时增加以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在线监测为代表的直接测量法,以达到可比性强、准确性高、实用度高的目的。预计中国碳市场2025年将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

    三是市场主体。从控排企业为主体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并重的多元化市场主体。

    四是产品。从现货为主转向现货、期货、衍生品并重。

    五是配额分配方式。从基本上免费分配转向“免费+有偿”分配。

    六是重点控排行业。从八大行业转向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排放设施。

    七是金融机构。从代理开户结算中间服务转向交易做市商等主动管理行为。

    八是中介服务机构。从提供咨询、监测等服务转向更加专业化的碳中和服务等主动行为。

    九是市场格局。从一个行业到多个行业,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内为主到对接国际市场,最终走向国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浙江首单!碳排放权抵押贷款落地

    下一篇

    增长100%!上市公司疯狂投资私募基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