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何小桃
近日,因为“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成果到底属于湖南大学还是湘潭大学引发争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8日下午,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已经关注到此事,湘潭大学有相关一系列的成果,“事实显而易见”。
此外,据武汉晨报报道,湘潭大学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归湘潭大学,“这个科研项目整个的立项和结题完成都是在我们学校进行的。这个是铁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的。”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湘潭大学已经在和湖南大学对接此事,等有结果了会向社会公布。
图片来源:湘潭大学官方微博
湖南大学宣传“湖大设计”引发质疑
争议源于,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后,一些报道只提到承担工业设计任务的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对湘潭大学没有做重点报道。
7月4日,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称此次亮相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设计团队主持了舱外服的外观设计、人-服交互系统设计等工作,并全程参与完成了航天服研制与测试过程!”
在当晚播出的《焦点访谈》中,罗建平说:“我们团队设计了8年的作品,终于要被航天员穿着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检验。”节目中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是该团队的创意,头顶新增的摄像头模块外形也是由他们负责设计的。
节目一经播出,就有湘潭大学的学生表示愤怒。“这个全都成湖南大学的功劳了,明明是我们研发的。”对于节目最后才提到的“同时与湘潭大学和清华大学设计团队进行交流”,湘潭大学的学生也不买账,因为这“给人感觉湖南大学才是主力,我们就一跟班的”。
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称这不只是“交流”,继而认为湘潭大学的设计成果被“偷拿”了。
湘潭大学教授表达不满
不仅仅是学生,7月6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秋成也在自己的朋友圈表达了不满。
马秋成表示,在完成主要部件草图绘制、三维建模、实体模型制作和标书等资料准备后,2013年12月26日,湘潭大学成功中标“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2016年正式进入样机制造、调试、改进及验证阶段。
据朋友圈内容,在投标准备过程中,时任湘潭大学教师的罗建平参与头盔、电控台、气液控制台部分,“由于罗建平最年轻,我给他压的担子最重”。中标后,“指派罗建平老师为项目负责人”,“不可否认,在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罗建平老师做出了重要贡献”。马秋成的朋友圈提及,2020年罗建平到湖南大学工作。
马秋成朋友圈中同时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设计另有其人,“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为方便装饰带的制作,罗建平进行了局部微调。”
另外,马秋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湖南大学的宣传内容播发前,罗建平还曾联系过他;在沟通中,马要求相关宣传尊重客观事实,把项目的来历说清楚,但罗在节目中没说清,发展成了现在的情况。
据了解,马秋成目前是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值得注意的是,湘潭大学官方微博称,“2013年以来,湘潭大学工业设计团队在马秋成教授带领下,先后承担了空间站系列载人航天装备的工业设计任务。其中,罗建平老师主持完成了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
同时,@湘潭大学 提到,2018年9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湘潭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20年12月25日,湘潭大学还作为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参与单位,受邀出席了神十返回舱落户韶山交接仪式。
罗建平回应:
主动向媒体说明支持单位
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9日,卷入争议的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就此事在朋友圈发布一份“情况说明”称,自己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2016年1月该项目结题后,自己仍有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包括自己从湘潭大学辞职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湖南大学工作期间,仍继续完成该项目的实施与完善。
就此前被质疑“没有说清楚项目的来历”一事,罗建平回应称:“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我主动说明支持单位,并将媒体采访提纲和采访视频及时告知相关团队成员。”
罗建平表示称:“该项目由某航天部门与湘潭大学于2014年签署合同书,我是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我当时在湘潭大学任讲师,感谢湘潭大学的支持。2016年1月该项目结题,进入实施阶段,我对该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2016年7月,我从湘潭大学辞职,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感谢航天部门和清华大学支持我继续从事该项目的研究和改进。2020年,我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团队,继续完成该项目的实施与完善,并与航天部门联合成立‘航天产品联合设计中心’,开展多项与航天服相关的产品设计研发。”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观察者网、
武汉晨报、澎湃新闻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