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陕西的生态名片,秦岭当之无愧排在第一位。长久以来,陕西一直对秦岭有着想法,那就是建成国家中央公园。
从2009年时任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在全国两会上第一次提交了相关议案,至今已有12年。
6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北京组织召开《秦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一致同意《总体规划》通过论证。
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片来源〡长安区
巷评: 早年间,陕西“黄土满天飞”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实际上,黄土高原已然在由“浅绿”向“深绿”挺进,一派北国风光,而秦岭山脉带来的绿水青山,则赐予了这片区域明显的南国气质。
有观点认为,在秦岭设立国家公园,是对她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也是给她赋予一个能够载入史册的重要身份。
而多年来,陕西将秦岭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将全面启动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写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部门亦群策群力,合力推动。
可以预见,未来“秦岭国家公园”将成为西安的城市新名片,陕西的生态IP。
去年年底,西安5、6、9号线三线齐发,机场城际并入地铁网,西安地铁总里程达到245公里,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十四运契机之下,西安轨道交通发展提档加速,有媒体报道,西安地铁16号线有望开通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包括停车、进站等。技术方总经理黄毅表示,“西安地铁16号线,未来将是我国西北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
根据规划,预计2025年开通的西安地铁8号线同样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地铁。
此外,据@西安发布 消息,西安地铁14号线将于明天(6月29日)上午11:00投入载客,与既有机场城际贯通运营,统一为14号线。
图片来源〡西安地铁官网
巷评: 西安地铁早年因为“古墓派”而爆红于网络,现在则更多因建设进度、便捷程度等颇受关注。
通常来看,城市人口、经济总量与地铁里程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西安今年成功晋升GDP破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料王”城市,对地铁的建设需求与推进条件均大为提升,而同样地,地铁的加速建设,反过来也会赋能城市发展,助力人才虹吸、助推一城经济发展。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在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修建地铁和城市经济发展存在良性循环的关系。“上马地铁,确实有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考虑,而且地铁建设期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通过修地铁可以拉升沿线的土地价值,地铁修到哪里,房价就随之上涨,通过以地养铁的模式,沿线的土地可以换来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
就在几日前,在韩城市高新区孵化基地,中国长城(陕西韩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下线和签约仪式盛大举行,标志着韩城市正式进军电子信息产业。
如此重要的项目,从公司注册到产品下线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目前,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具备年产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及数码终端产品20万台(套)的能力,销售市场覆盖华北、西北地区,年产值可达10亿元。
据公开报道,该基地产品下线开启了韩城电子信息产业从0到1的新局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从行业来看,全线采用中国长城自主创新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系统,解决了国内生产线工业控制系统自主安全问题,为推动国内工业控制系统逐步走向国产化迈出了重要步伐。
图片来源〡韩城传媒网
巷评: 提到中国长城,不少人会觉得熟悉。其曾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电脑、第一块硬盘、第一台显示器、第一款终端ASIC芯片等。加之“网信产业技术创新的大型央企”、“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龙头地位”等标签,一言以蔽之,很牛。
此次韩城能与中国长城“牵手”,想必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态度,以及效率。据说双方从2019年9月韩城主要领导上门招商、主动对接,迈出关键一步开始,此后多次跟进均展示出了一方主政者的“顶配”诚意,至2020年7月双方在北京签约,不足一年时间,有超过6次会面洽谈。
而据中国长城负责人透露,韩城诸多硬实力中,最吸引中国长城的是区位优势、原料优势与产业基础。
比如,其有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辐射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链接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再比如,韩城本身就是能源工业城市,也是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于双方而言,此次中国长城(陕西韩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下线,既是终点也是起点。黄河岸边崛起“新长城”,也是所有关注者的共同期待。
“地上文物看陕西”似乎已是众所周知。那么陕西的文物家底究竟有多少?
近日,省文物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可移动文物方面,陕西共有此类文物7748750件,收藏于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陕西共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9处遗产点),2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058处文物点。
图片来源〡摄图网
对标全国,陕西的文物家底是怎样的水准?以下几点或可管中窥豹:
·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64073178件,陕西可移动文物占比全国12.9%,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
· 陕西备案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一级博物馆数量还是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而每12.9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比例,远超全国每26.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水平。
· 三项世界文化遗产(9处遗产点),这个数字在全国只能算中游;在国家文物局去年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陕西虽然从235处增加到270处,但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四位降到了第五位;至于遗产点,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陕西并未进入全国前三。
困扰众多打工人的未解之谜,大概非“平均工资”莫属,关于它的争论从未断过。
近日,2020年西安市平均工资出炉,非私营单位人均年工资9931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私营单位人均年工资为54507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6.7%。
非私营单位来看,最“赚钱”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均收入分别为174214 元、143464 元、129654 元。
私营单位略有不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依旧最有“含金量”,年均收入 71634 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1696 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0005 元,依次坐稳了最能赚钱第二、第三把交椅。
巷评: 平均工资持续稳步增长,令人欣喜。无论私营单位与否,“有钱途”已是跟随IT行业多年的一个标签。当然也不能忽视,西安非私营单位与私营的IT员工年均收入差距超过10w,前者是后者的2.43倍。
近年来,西安针对降低私营企业用人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纾困中小企业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减轻税费负担、下调融资难度等,这种背景下,西安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未来私营与非私营工资差距将逐步缩小,让能者多劳,亦可多劳多得。
又是一年毕业季,对刚走出象牙塔的学子们来说,选择熟悉的区域扎根,还是奔赴陌生城市奋斗,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必选题。
58同城近日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居住调研报告》显示,通过对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高校毕业生进行调研显示,超过六成毕业生仍在求职路上。
得益于优质的资源及产业基础,沪、深、广成为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TOP3。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中,西安排在12名,有6%的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在西安。
毕业生择城动向的背后,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比拼竞争,更能代表城市之间就业吸引力的强弱。
自如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10城毕业生租房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毕业生择城考虑原因Top3中:就业机会、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占比最高。
当然,选择一座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去打拼,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租住环境是否“友好”同样是重要因素。而作为职场新生,薪资刚开始起跑,租房刚性需求支出普遍与薪资挂钩。
调研结果显示,46.5%的毕业生房租在1001-1500元/月,30.6%的毕业生房租在1501-2000元/月,房租在4000元/月以上的占比仅0.4%。
由于房租整体水平更高,一线城市毕业生房租超过2000元的占比,超过新一线城市8.6个百分点。
2000元租金水平限制之下,合租成为毕业群体最“无奈”却又“现实”的选择,而新一线城市相对便宜的租金,是个相当“友好”的现实条件。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分析,一个区域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而品牌效益直接影响着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在近日重磅发布的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陕西区域多个品牌上榜。
其中,陕汽以350.65亿元的雄厚实力连续15次蝉联榜单。事实上,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同比去年入榜品牌数量明显下降,但陕汽实现了逆势向上,品牌价值较上年上涨55.96亿元,增幅19%,品牌排名提升8位,位列第216位。
此外,得益于隆基股份的迅猛发展,隆基品牌价值及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以313.9亿元位列榜单第252名。同时上榜的还有西凤和航发动力,品牌价值分别为221.87亿元、152.68亿元。
当地时间6月24日, “天美生物”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BON。上市首日开盘每股报6.3元,较发行价上涨26%,随后股价一路走高,最高涨幅达110%。截至收盘,该公司每股股价报7.2元,涨幅44%。
这家漂洋过海抵达资本市场的企业,实则在2006年创立于西安高新区,注册资金2800万元。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并于2019年退市。公司在功能性食品、个人护理等领域提供植物活性成分及复方产品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历史上虽然出现多支中概股,但2010年以来却无新的企业赴美IPO,“沉寂10年”后,天美生物上市,或许也是陕西提升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积极信号。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