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最大的益处是什么?海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研究和组建上海碳交易市场架构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助力于我国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启日益临近,资本市场碳中和、节能环保板块表现活跃,券商也密集发布研报关注碳交易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最大的益处是什么?开启后将对相关行业产生哪些影响?碳交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对此,上海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研究和组建上海碳交易市场架构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您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齐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助力于我国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
目前,电力行业排放要占到全部总量的40%左右,要实现我国于2030年前达峰的承诺目标,需要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主要用能排放行业尽早达峰,并有可能的话实现减量来平衡交通、建筑领域的刚性能耗和碳排放增量。
碳市场机制是以总量设定为前提的市场化减排机制,首期纳入电力行业,再逐步纳入钢铁、有色等行业主体,将实现对全国排放50%以上的总量控制,从而有助于“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其次,通过全国市场的开启,将帮助广泛的排放主体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推动社会大众进一步强化低碳意识,特别是试点地区以外省市的企业,刺激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从而为我国的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NBD: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后,将对相关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齐康: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首先将推动纳入排放的行业,如电力行业企业,要加快排摸碳排放家底、建立健全碳资产管理体系,同时推动开展节能低碳改造,挖掘节能潜力。对于行业后续新增项目投资,碳排放成本将作为新增成本要素纳入考量,相关企业主体会对火力发电新增投资更为谨慎。
其次,对于碳捕集和碳资源利用行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助推效应,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示范项目将逐步落地推进。
NBD:碳交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齐康:碳交易的逻辑是将碳排放的成本逐步内化到企业经营成本中。随着碳市场的逐步成熟、高排放行业主体企业的逐步纳入,投资机会在于:有可能率先实现工艺低碳转型的即将纳入碳市场的企业,如单位电量碳排放明显低于行业基准的发电行业企业、低碳冶金、建材行业企业;具备相关专利技术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具有良好碳资源利用场景、技术的机械加工、化工行业企业;具备技术经济优势的头部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企业。
NBD: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后,如果出现价格异常波动,进行调节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齐康:由于目前仅纳入电力行业排放主体,尚未引入投资机构,价格应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目前交易规则中也已设置有涨跌幅,可对此类情况进行调节。在排放主体天生厌恶市场风险且当前全国电力供应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前期卖盘偏少,价格趋于上涨的情形,为满足市场需要,可能有必要在满足总量控制、信息充分透明公开的前提下,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设置相关机制向市场投放一定配额,以实现对市场的调节。
NBD: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后,为提升市场的覆盖面和有效性,还需要出台哪些方面的配套措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齐康:为提升市场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可完善的措施和工作有:一是细化CCER的抵消机制,作为市场总体的补充调节机制;二是加强碳排放数据核查的监管体系建设,排放数据的口径、尺度统一是市场良好运行的生命线,全国范围内各企业核查数据的管理挑战巨大;三是市场在卖盘稀缺、买盘较多时的调节机制可提前做好预案。
NBD:如何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的准确性?
齐康:一是强化监管。有关碳排放数据主要是依据现有行业规范进行核算,相关燃料数据的认定、排放因子的规范取值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细则,并建立及时、统一的处理细则规定。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有必要对各省市,特别是试点以外的省市核查管理部门人员、核查机构人员加强培训,包括执业规范、核算规范等方面的宣讲交流。
三是建立会商机制。对于相关特殊情况,由国家层面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建立及时的会商处理机制,形成权威的处理规则后及时予以公开。
NBD:企业如何做好碳资产管理?
齐康:首先是完善组织体系。在企业现有能源、环境、财务等部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要构建涵盖碳排放报告、交易组织、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组和会商机制。
再是建立企业碳数据统计体系。依托现有能源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及计量器具体系,构建及时畅通、规范有效的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为碳排放数据报告、接受核查、清缴等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还有排摸好家底,包括排摸好企业主要碳排放源及其降碳潜力。
NBD: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碳排放交易经验?
齐康:良好的市场信息公开机制;推动排放主体配额分配方法逐步趋于有偿化;以及聚焦对主要固定的排放源设施的监管,以降低排放核算口径的调整对配额管理的影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